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第9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ppt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第9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第9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

* -*- 考向一 考向二 解题思路:①审题干,找题眼:“现代化”“晚清历史”。 ②联所学,找关联:从题目给出的时间是晚清,即可知道时间范围是1840—1912年;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工业化,而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③审选项,找答案:由题眼即可判断符合题意的只有A、B两项,排除了C、D两项。另外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主要表现是民主化和法制化。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辛亥革命则是近代中国民主化的高潮。辛亥革命中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中国迈向法制化的重要标志。由此论证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项。至于清末新政,其目的是阻止革命爆发,维护专制统治,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 考向一 考向二 对点训练2 (2014广东文综)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问题。由时间“1917年”可以排除A、D两项,维新变法是在1898年,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由题意可知新县长仍然有跪拜等旧官僚的行为,而且教育会副会长也认为“可望其布泽于民”,即持赞同态度,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不彻底,及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故B项为正确答案,C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是“洋货”还是“土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即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 -*- 这一时期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第二,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在反帝与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从思想认识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和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于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此外,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第三,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 阅读提示 (1)杨宁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近现代史、日本政治外交史。近年来参与历史课程标准制定及高考命题,所编著的《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对中学历史教师更新知识、扩大视野、接轨高考指导极大。 (2)近代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中国梦的内在动力。从近代民族主义的角度可以有效地理解中国近代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领域的诸多问题。 -*- 1 2 3 4 5 6 1.(2016河南八市高三质监)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A.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 B.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 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D.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此时资本主义国家尚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故A项说法错误;《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学习西方的信息,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战舰可在长江航行”,说明太平天国斗争矛头对象是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故D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 2 3 4 5 6 2.据史料记载,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木匠居然做大人”(佚名:《金陵纪事》)“良民不肯为旅帅、为司马、为百长,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喜充之。”(臧谷:《劫余小记》)材料表明太平天国(  ) A.拜上帝教理论遭到读书人抵制 B.小生产者成为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撑 C.绝对平均主义丧失社会吸引力 D.统治依靠力量和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