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的历史和范围.ppt
微生物學的歷史和範圍 大綱 1.1 微生物的發現 1.2 自然發生說之爭 1.3 微生物在疾病中所扮演之角色 1.4 工業微生物和微生物生態學 1.5 微生物世界的成員 1.6 微生物學的範圍和現實意義 1.7 微生物學的未來 微生物的定義與範圍 微生物的定義 構造簡單、個體微小、無法肉眼觀察、可獨立生活的一群生物 (凡規則必有例外) 包含: 病毒(類生物)、細菌(原核生物)、真菌、 藻類、原蟲、多細胞寄生蟲(真核生物-細胞核與胞器) 微生物學的範圍: 研究微生物的構造、形態、生理、生殖、遺傳、態及應用的科學 微生物的發現 微生物與帝國的興衰有很大的關連 14世紀歐洲的黑死病(由蒙古軍西征所帶入) 促成14世紀末歐洲文藝復興的基石 第一位觀察與描述微生物的人 雷文(李文)霍克、(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荷蘭人(1632~1723) 1673年起利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將觀察結果記錄寄給倫敦皇家學會 自然發生說之爭 從西元前亞理斯多德(384-322) 義大利的醫生Francesco Redi(1626-1697) 肉腐敗與做生蛆能力的實驗(三容器) 第一組不加蓋、第二組用紙蓋、第三組細紗布蓋 結果:第一組肉生蛆、第三紗布上生蛆、第二組都不生 英國牧師Needham(1713-1781) 煮沸羊肉湯,塞緊燒瓶,瓶中湯渾濁有微生物 結論:有機物含有生命力能使無生命物質變成有生命 路易士.巴斯德(1822-1895)解決了自然發生說的紛爭 利用鵝頸瓶做相關實驗 微生物在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 微生物與與疾病的關係 Agostino Bassi (1773-1856)於1835年指出蠶病由真菌所引起,提出微生物感染會引發疾病 Berkeley 1845年證明愛爾蘭的馬鈴薯疫病是由真菌引起 Heinrich de Bary 1853年指出真菌可以引起穀類作物疾病 Joseph Lister (1827-1912)外科醫生李斯特,被稱為外科之父。以酚消毒外科器具,防止傷口感染 羅伯特.柯赫(霍)(1843-1910)1876年發表其假說 利用炭疽芽胞桿菌(Bacillus anthracis) 柯赫假說 病原微生物存在病患體中,健康個體不存在 所懷疑的病原微生物一定能分離和純培養 所分離的病原微生物接種至健康的宿主時,一定會導致相同的疾病 相同的病原微生物可再從發病的宿主中分離到 微生物病原菌研究技術的發展 細菌培養基的製作 馬鈴薯的無菌切片 培養基加入白明膠凝固,可長出散開的菌落,不理想,許多菌可利用 柯赫助手之妻建議用瓊脂做凝固劑,大部分菌不會利用 助手Richard Petri研製出培養皿(Petric dish) 分離病原微生物:培養基成分-肉萃出物、蛋白質消化物 免疫學研究 巴斯德和羅克斯研究雞霍亂時,細菌久未轉接致病力消失,注射於正常雞,不會生病 為了紀念Edward Jenner將此種培養物稱為Vaccine (拉丁文Vacca為牛) 狂犬病疫苗的製作,病原打於兔子,取其腦和脊髓乾燥……. 牛痘疫苗的起源:清朝康熙?帝俄?土耳其大使夫人 Montaque, M.N. 1717?英國 1721 ? Edward Jenner 種牛痘 1798 Emil Von Behring,第一個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抗體及免疫治療法-白喉毒素破傷風抗毒素 工業微生物學 巴斯德協助解決甜菜糖發酵產生酒精的問題 發展出巴斯德滅菌法 有些微生物發酵反應是厭氧環境下,有些則都可以 微生物生態學 微生物在土壤和棲息地的碳、氮和硫循環的角色 Sergei N. Winogradsky發現土壤細菌可氧化鐵、硫、氨,利用CO2,固氮細菌 Martinus W. beijerinck:分離出好氧固氮細菌Azotobacter 微生物世界的成員 原核生物prokaryon (pro 先前之意,karyon堅果核仁或核心),真核生物eukaryon (eu真實的) 生物的五界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生物界、動物界、植物界 病毒不在五界之中 原核生物界:真細菌(eubacteria)與古細菌(archaea) 三大領域的進步促使微生物分類的進展 電子顯微鏡技術認識了微生物細胞的詳細結構 確定許多不同微生物的生物化學和生理特性 比較廣泛不同種類有機體之核酸序列和蛋白質序列 提出六、八界、三域理論(19.7章) 微生物學的範圍 微生物學是一個具有許多不同專業方面之大學科 醫學、農學、食品科學、生態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皆有重大影響 諾貝爾獎生理獎,約有1/3是關於微生物問題研究之科學家 病毒學家、細菌學家、藻類學家、真菌學家原生動物學家 微生細胞學、生理學、生態學、遺傳、分子生理學及分類學 醫學微生物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