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ppt - 世界大学城
八、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形成于唐朝,延续到清末(1905),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对中国影响巨大。因其基本做法是设立科目,以考试举士,故称“科举”. 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乡试、会试和殿试是明清时期的正式科举考试。以下简略介绍明清科举制的一系列考试常识。 1.院试 院试又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院试由朝廷所派的各省学政主考,考试及格者才能称生员、诸生、库生,俗称“秀才”。 取得生员资格是仕途的起点,一方面可选拔为贡生进人国子监成为监生,另一方面可再通过岁考、科考而成为科举生员,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 2.乡试 乡试是一省范围内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一般于秋季在各省城(包括京师)举行,也称“秋闱”.由皇帝钦定正副主考官主持,参加考试者必须是秀才,考生及格就称为“举人”。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举人已经具备做官的资格,既可以参加会试继续上进,也可以直接授予中下级官职。 3.会试 会试是全国范围内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于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季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所以又叫“礼闱”或“春闱”。应考者必须是举人,取中者通称“贡士”或“进士”,第一名称“会元”。 4.殿试 殿试也称“廷试”,于会试后当年在殿廷举行,由皇帝亲自命题主持,有时只设御座,而由钦差大臣宣读考题,清代一般由亲王担任。应试者必须是贡士,考中者分“三甲”录取,统称进士。 “一甲”取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赐“进士及第”,三人共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取第一名,就叫“连中三元”或“二元及第”。 科举级别 名称 主考 称呼 第一名称谓 院试 学政 秀才 ? 乡试 省城 举人 解元 会试 京城 (礼部) 贡士 会元(会魁) 殿试 皇帝 进士 一甲三名(三鼎甲) 第一:状元; 第二:榜眼; 第三:探花 九、姓、氏、名、字、号 1.姓 姓在中国古代早期是一个氏族的号.如黄帝姓“姬”,炎帝姓“姜”等。在奴隶社会中贵族有姓,平民和奴隶无姓。 2.氏 氏是姓的分支。如姬姓下分孟、季、孙、游等氏,姜姓下分申、吕、许、纪、崔、马等氏。姓不变化而氏的变化很大,隔一两代就可能改变。氏的得名比较复杂,有以受封地地名为氏的,如蔡、蒋等;有以所居住地地名为氏的,如西门、南郭等;有以官职名称为氏的,如司马、乐正等;有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的,如孔丘的“孔”。 战国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氏和姓逐渐混淆,汉代通称为姓。 3.名、字 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男子20岁举行成人礼,女子15岁举行许嫁礼时取字。名和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或者意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者意义相反,如曾子,名“点”,字“哲”(“点”义为稍黑,“哲”义为肤色白)。名和字还可以有其他的联系,如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因为其父亲在一座名叫“尼丘”的山上祈求神灵才生的。古代男子在“字”的前面用“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字”后加“父”或“甫”表示性别,如“仲尼父”等。春秋时期普遍加“子”字,如颜回称“子渊”,公孙侨称“子产”等。 古代尊对卑、上对下直呼其名,对尊辈、平辈不能直呼其名,对父母连“字”也不能称呼。 4.号 号也称别号、别字,可以自取,字数较自由,常见的是两个字。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等。有的人不止一个号,如王冕有“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号。 取号之风盛行于宋代,以后的文人几乎没有不取号的。 十、道讳 “避讳”就是不直接称君主或尊者的名字。每一朝代的皇帝之名是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孔丘之名自唐代以后各代均避讳。长上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 凡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用改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如汉高祖刘邦,汉代改《论语》中“何必去父母之邦”为“何必去父母之国”;汉文帝名刘恒,“恒山”改为“常山”;汉光武帝名刘秀,“秀才”改为“茂才”;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把“观世音”改为“观音”;清代著作或清刻古书中,因康熙皇帝名“玄烨”,“玄鸟”、“玄武”、“玄黄”等’‘玄”改为“元”,“玄武门”改为“神武门”,“玄武大帝”改为“真武大帝”。采用缺笔避讳的,如唐代的“世”字做“卅”等。 避讳始于周代,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两宋,苛于清代。中华民国成立后被废除。避讳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今天的阅读带来诸多不便。 * * * * * * * * 庙 号 帝王死后,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pdf
-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国家级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与模型研发中心项目 环评报告.docx VIP
- 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 Topic2 (共43张PPT).ppt
- 房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标准化图册(186页 图文样板丰富).pdf
- GB50300 20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pptx VIP
- 从共识更新看法布雷病诊疗进展.pptx
- 中学2023-2024学年“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方案.pdf
- 2024年疾控大学习加强卫生应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答案.docx VIP
- 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 虫害控制制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