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 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思考 中国共产党凭借什么打败国民党? 战术上:以运动战为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战略上:藐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标志: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主攻方向:中原地区 意义:打破了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扭转了全国的战局。 1、背景: 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决战时机成熟 2、概况: 3、意义: 见书本P80页 为什么中国人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社会去向何处,当时有几种选择: (1)变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但这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允许的,于是他们奋起反抗,使中国避免了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2)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表明此路在中国行不通。 (3)学习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中国没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4)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共率领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虽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破坏与镇压,但最终取得胜利,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本课测评: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都做了哪些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又有什么意义? (1)争取和平民主的阶段:参加重亲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争取中国的和平与民主。 (2)战略防御阶段:军事上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政治上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3)战略反攻阶段:千里挺进大别山 (4)进行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基本解放全国 2、联系现实讨论,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有深远什么意义? “两个务必”形成了后来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内战的爆发: 1、原因 2、重庆谈判(背景、结果、意义) 3、政治协商会议 4、全面内战的爆发——战略防御阶段(标志、中共的方针政策、结果)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一)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年秋) (二)三大战役(背景、概况、意义)———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秋-1949年1月)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2、渡江战役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国际、思想)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 阅读 “学思之窗”,思考: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呢? 大大提高了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积极性,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强,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 ? “当年走得不容易,现在回来也不容易”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05年 “胡连会” 一、内战的爆发: 1、原因:国内的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2、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10日) ?背景 国民党: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内战准备尚不充分。 共产党:一方面揭露蒋介石“假和平、 真内战”的阴谋;一方面尽量争取和平. ③意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的诚意。同时扩大了共产党在国统区和各民主党派中影响。 ?结果 签订了《双十协定》 第二,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3、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内容: 1946年 重庆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130 万人 430 万人 解放军 国民党 4、内战的爆发: a、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b、中共的方针政策 c 、结果: 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军队 总 机动 兵力 后方 士气 兵力 人民 解放军 280 万 365 万 优于 敌军 不足 大为改善 略占 优势 巩固 危机四伏 高昂 低落 形势 装备 主动 被动 国民党 军队 (一)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年秋) (二)战略决战之三大战役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1949年元旦) ①背景:三大战役即将结束,国民党败局已定。 蒋介石:元旦求和,以和谈作缓兵之计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