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泰州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十一五规划
泰州市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十一五”专项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实施工业经济“第一方略”,加快制造业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根据《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以来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发展概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泰州工业已形成“以规模经济为龙头,以支柱产业为依托,以优势产品为重点,质态明显提高,结构渐趋合理”的总体格局,形成了规模较大、门类较齐全、配套较完整、开放度较高的产业发展体系,工业支撑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45%,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39.4%提高到2005年的49.4%。规划的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4.6亿元,按可比价比“九五”期末增长153.49%;工业经济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达61.1%,比“九五”期末提高13.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216.8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74.1%;完成增加值323.39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80.24%。在工业生产持续高位运行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也稳步提升。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60.07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99.23%;实现利税107.8亿元,其中利润54.80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43.01%和136.82%。2005年,全市工业技改投入208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333.33%。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自营出口额13.4亿美元,分别比“九五” 期末增长375.73%和307.29%。
(二)主要特点。
“十五”期间,泰州工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十五”期间,全市产业结构经过主动性和适应性调整,基本形成了机电、化工、医药、船舶、冶金、纺织服装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其中,机电、化工、医药、船舶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的排名继续前移,医药产业已占全省四分之一强。2005年,四大优势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93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0.04%;实现利税9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7.2%,其中利润48.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8.5%,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机电产业是我市最大的支柱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925户,涉及通用机械、环保机械、机械基础件等14个分行业,产品近万种,其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品群有家用电器、小型动力机械及微特电机、汽车零部件、减速机等。化工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88户,主要产品有燃料油、重交沥青、烧碱、氢氧化钾、甲乙酮、靛蓝、染料、化肥等。医药产业是我市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产销规模年均增长30%以上,目前医药制造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有37户,2005年实现产值15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同行业名列第一,中成药、VC等产品产量居国内同行业之首。2005年,全市造船能力已突破80万载重吨,年出口创汇3亿美元。新材料产业主要有镁合金、氟材料、有机硅、纳米材料等。纺织产业已形成集纺、织、染、服装、针棉织品、纺织机械等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全行业拥有棉毛纺纱锭近60万锭。
2.规模效应不断放大,骨干企业增势强劲。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九五”期末的936户增加到2005年底的1905户。2004年,全市有183户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其中销售过5亿元的32户,过10亿元的11户;年实现利税过亿元企业达17户。2005年,全市30强重点工业企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461.9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58.62亿元,利税56.20亿元,其中利润30.2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7.96%、39.53%、52.13%和55.20%,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扬子江药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98亿元,利税13.31亿元,分别增长25.75%、2.89%,产销规模和综合效益均列全国同行业之首;陵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6.47亿元,利税8.29亿元,分别增长27.47%、41.07%;兴达钢帘线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3.75亿元,利税7.01亿元,分别增长40.13%和17.74%,成为亚洲第一、世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