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解决低生育的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口迁移解决低生育的方法

人口遷移: 解決低生育率的方法? 梁祖彬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2005年12月 導論 大部份的欧洲國家及亞洲國家地區 (日本, 香港, 台灣, 韓國, 新架坡) 都面對低生育率的情況 (OECD, 2003, 2005). 低生育率加速人口老化。長遠使人口及勞動人口减少, 削弱國家經濟競爭力。 有關提高生育率的方法, 如托兒, 兒童津貼, 税務優惠, 效果都不一致。 而 “移民” 是被視為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之一 (延長退休年齡及擴大婦女就業)。 移民政策的再考慮 歐盟 (2005) 了解到人口減縮和老齡化對經濟的影响, 歐盟需要重視長期移民政策的評估, 尤其是經濟移民策略對競爭力的啓示 H. Siu et al (2005) 經濟興盛的城市要避免人口老化, 需要引進年青而願意尋找其運氣的移民; 而老齡人口則遷移至一些生活方式要求不高的地方。 人口不斷的移動和循環使城市經濟可以持續興旺。 成功的移民城市例子---深圳, 廣洲, 上海, 紐約, 倫敦都沒有老化的跡象 香港作為一個人口流動性高的城市 (输出及輸入移民), 其移民政策需要更積極 Active and proactive. 而有效的移民整合和共融的社會政策 (integration policy) 更為重要。 世界各國對移民的改觀 大部份的發達國家都開放歡迎移民。 近年,不少國家的移民比例都有增長 (OECD 2005). 歐盟已成為全世界五分之一移民的家。移民政策開放的國家的人口有不斷的增長的趨勢, 而移民比例可達四分之一 (澳洲, 新西蘭), 五分之一 (加拿大)。 近年, 恐佈主義的出現使西方國家對移民政策收緊, 尤其對家庭團聚移民。 但對就業的經濟移民則表现更積極 就業移民 引進專材為解决一些行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 美國, 英國, 日本都以進口勞動力減輕人口危機 投資, 創業和自僱移民 計分移民 低技術勞工/ 短期聘用 研究: 就業移民比家庭團聚移民容易容入社會, 而年青, 長者及低技術人士是比較困難 (World Bank, 2004) 挑戰 – 就業移民管理及整合 – 專材流動迅速 香港-- 移民社會 開埠以來, 香港是一個開放城市, 亦為通往世界各地的出口地和回中國的中途站 gateway. 多年來, 移民支持了香港的經濟成長 1996, 四成香港人口是在國內出生的. 香港目前的人口增長亦主要是靠移民 (每天150個國內移民) 生育率低 (1971 的 3.41減至2001的0.93), 人口自然增長更低 (1962的1.8%減至2003年的0.2%) 人口老化: 長者比例預計2033年達四分之一 温和的移民的數字並不能減慢人口老化和維持健康的勞動力。 估計2023年開始, 死亡人数會多過出生人数, 倘沒有淨移民, 本港人口開始減少和加速衰老。 不同階段的移民 1945-60年代移民為城市專材, 年青, 生育率高, 提供工業化的勞動力及資本 1970-80: 民革及開放初的難民潮, 不少為年青農民, 低技術, 他們提供工業化的勞動力 1980s-1990s, 大量專材移民离港 (估計有80萬), 但有十多萬回流 (年青, 高教育和經濟活躍). 1990s-2000s: 移民為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兒童及其妻子 (家庭團聚). 1983-2001期間共有724,259用单程證計划來港。 她們教育水平較低, 而参與勞動比例低 (44% -- 香港61%)。 但兒童人口加强了香港將來的勞動力 就業移民出口 估計有25萬香港人在國內工作, 及20多萬配偶和子女在國內居住。 是brain drain, 還是長遠對香港經济有利? 香港目前有數量不少的中產家庭把子女送到海外讀中學。 而這些學生畢業後不回港, 便是一種損失 每年有一萬多名內地產婦來港產子, 其中四成父母都不是港人。 這些兒童對將來人口的影响需要作評估 回國內退休 香港有84萬65歲以上長者, 2004年社會保障開支達127億元 (30年後達300億元), 福利服務32億元。50%公共医院的住院日為65歲以上長者所佔用。2031年, 每一千名15-65歲人士需要供養562個兒童及長者 (2001為382人) 估計香港只有數萬人 (50,000) 在國內退休 (2000人在廣東老人院舍) 十五萬的綜援長者之中, 只有3000人参與綜援回廣東和福建退休計劃 (PCSSA) “生果金” 离港期限延長至240日 長者移民並沒有明顯的趨勢 (医療服務配合) 提供長者一個選擇 競爭力: 人力資源 經濟持續增長依靠人力資源的提昇。 香港政府對教育投資與發達國家差不多 (4% GDP; 25%財政預算) 香港並沒有出現有效的長者移民和有系统地引進年青專材和勞動力。 香港近年來並未從移民中獲益, 以提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