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

目录 前言…………………………………………………………………………3 教材分析………………………………………………………………3 地位与作用………………………………………………………… 3 课时………………………………………………………………… 3 学情分析………………………………………………………………3 学习对象…………………………………………………………… 3 教学重难点………………………………………………………… 3 学习目标设计…………………………………………………………3 知识与能力目标…………………………………………………… 3 情感目标…………………………………………………………… 3 教学方法设计…………………………………………………………3 教学过程设计…………………………………………………………4 课题导入,以情入景……………………………………………… 4 美读文本,整体感知……………………………………………… 4 自主赏析,合作探究……………………………………………… 5 拓展延伸,探讨争鸣……………………………………………… 6 学习流程图……………………………………………………………7 符号说明……………………………………………………………………9 信息化教学设计——《故都的秋》 设计人:文学院 学科教学(语文) 罗丹 前言: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重视学生的“学”。信息化环境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需要师生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信息资源,依据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要,将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故都的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属于写景状物散文单元的一部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品读语言以及艺术技巧的鉴赏中体会作者所描述的美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较高的审美境界。 2.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一)学习对象:本节内容针对的是高一年级学生,此年龄段的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其认知水平逐渐尤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因此,教学应结合直观的表象信息来呈现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另外,此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协作能力,因此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1.赏析文本中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2.理解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眷恋赞美和悲凉伤感之情。 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从文中故都之秋景中体味作者郁达夫深沉的主观情愫。 教学方法 在情境美读中整体感知文本:配乐范读、多媒体展示诗词及图片、播放音乐等。 在合作探究中赏析文章重点:学生自主赏析,师生合作探究,体现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玩味吟赏中掌握艺术手法:通过教师引导下的片段赏析让学生掌握寓情于景、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自主赏析文章其余部分。 在提示争鸣中解决难点问题:教师给出提示,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以情入境 师:同学们,我们都留不住逝去的光阴,逃不脱四季的轮回。春的活泼,夏的热烈,懂的冷峻,然而秋呢,我想更是颇多感悟吧。中国文人大都钟爱一个“秋”字,喜欢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付之于秋。 【投影】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在秋中悟出了生命的旷达; 林黛玉《秋霜风雨夕》“秋花惨淡秋叶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霜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她在秋中道出了秋日的凄凉; 歌曲《晚秋》中“在这个陪着枫叶凋零的晚秋/才知道你不是我一生的所有/蓦然回首/是牵强的笑容/那多少往事飘散在风中……”(教师清唱此段,激发学生兴趣),毛宁唱出了秋思的凋零。 师:那么郁达夫在北国与南国的秋中又写了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美读文本,整体感知 【音乐】教师在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中朗诵第1、2段,将大家带入北国的秋境中。 师: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声朗读一遍,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找出关键词句,思考:作者在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中写了哪些独特的感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音乐】生齐读。 师评价学生读的过程,提问上述问题。 生1:北国之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第1段中有描写“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师:很好,请大家在文中把这句话画下来。那么南国的秋呢? 生2:南国的秋“慢、润、淡”,…… 师:郁达夫通过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对比,为我们凸显了北国之秋的美丽,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眷恋。所以,文章第1、2段是“恋秋”,写出了郁达夫对北国之秋的眷恋。 按照这种情感,郁达夫接着就为我们描写北国之秋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