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班火罐课件
* 主讲:张炯滨 定义: 又称吸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 促使该处的经络通畅、气血旺盛,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拔罐法 一、机理 二、特点 三、种类 五、作用和适应范围 四、拔罐技巧和方法 六、起罐方法和罐印分析 七、注意事项 八、拔罐禁忌 保健机理 机械刺激——通过罐的吸拔力刺激皮肤的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调节机体平衡。 温热刺激——拔罐产生的局部温热刺激可使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强,从而引起机体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负压效应——由于负压的吸拔力迫使皮肤毛孔充分张开,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促进体内毒素的外排,祛除病邪,邪去正安。 拔罐特点 方便经济,安全实用 罐法灵活,运用自如 作用迅速,疗效显著 操作简便,应用广泛 罐的种类 竹罐 陶罐 玻璃罐 抽气罐 拔罐的操作技巧 1、闪火法(主要方法) 用镊子或止血钳等夹住95%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2圈,或稍作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在术部位。(注意:操作时不要烧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2、投火法 3、贴棉法 4、水罐法 等等 常用拔罐方法 1、留罐法 ——又称坐罐法 留罐时间:5~15min 此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疾病均可以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作用:祛寒消湿 2、闪罐法 : 将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度。 适应于肌肉比较松弛,吸拔不紧或留罐有困难处,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患者。 作用:祛风镇痛 3、走罐法 罐的要求:选用玻璃罐或陶罐,罐口应平滑 作用部位: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等处。 走罐时间:皮肤出现潮红、充血甚或淤血 作用:活血理气 4、血罐法 ——又称刺血(刺络)拔罐法 先用三棱针等,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量要求或按刺血法要求,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以此可加强刺血法的疗效。 适用: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某些皮肤病,如丹毒、牛皮癣等。 注意:所用火罐及拔罐部位要严格消毒 拔罐作用及适应范围 拔罐作用 通经活络 行气止痛 消肿止痛 祛风散寒 适应范围 内科如感冒、哮喘、头痛、高血压、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 外科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落枕等 妇科如月经不调、盆腔炎、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 五官科如结膜炎、牙痛、咽炎、口 腔溃疡、目赤肿痛等 皮肤科如荨麻疹、痤疮等 起罐方法 起罐时应一手握住罐体,使其倾斜,另一手将火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下,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罐即落下。 注意!切不可硬拔,以免损伤皮肤。若起罐太快,易造成空气快速进入罐内,则负压骤减,易使患者产生疼痛。 1、出现水疱、水肿或罐壁内有水气 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 水疱色呈血红或黑红: 久病湿夹血瘀 2、出现深红、紫黑罐斑或丹痧,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 热毒证 无丹痧和发热现象: 瘀血症 罐印分析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