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南阳湖区河口与湖心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对比研究-环境科学学报.PDFVIP

南四湖南阳湖区河口与湖心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对比研究-环境科学学报.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四湖南阳湖区河口与湖心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对比研究-环境科学学报

第 35 卷第 5 期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Vol.35,No.5 2015年5月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May,2015 DOI:10.13671/j.hjkxxb.2014.0901 张智慧,李宝,梁仁君.2015.南四湖南阳湖区河口与湖心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对比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35(5):1408⁃1416 ZhangZ H,LiB,LiangRJ.2015.Comparisonof sedimentheavymetalfractionsatestuaryandcenterof NanyangZonefromNansiLake,China[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35(5):1408⁃1416 南四湖南阳湖区河口与湖心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对比 研究 1,2 1,∗ 1 张智慧 ,李宝 ,梁仁君 1. 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临沂276005 2.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 收稿日期:2014⁃06⁃13      修回日期:2014⁃09⁃04      录用日期:2014⁃09⁃09 摘要:湖泊河口区与湖心区沉积条件不同,沉积物重金属等内源污染物的分布亦可能存在较大区别.为比较河口区与湖心区沉积物重金属赋存 形态的空间差异,利用柱状沉积物采样器在南四湖南阳湖区湖心和河口分别获取原位柱状沉积物,在比较分析沉积物孔隙度、有机质、粒度及 典型重金属(Cu、Pb、Cd、Cr、Hg)各形态垂向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表层(0~4 cm)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 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Cd外,河口区沉积物Cu、Pb、Cr、Hg含量较湖心区高,泗河为南阳湖区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之一,沉积物重金属各 形态含量在垂向分布上规律性不明显,且均主要以残渣晶格结合态存在,5种重金属元素中,Hg残渣晶格结合态所占比重最小(约30%),具有 较高的迁移性,存在相对较大的生态风险.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结果表明,河口区与湖心区表层沉积物均受Hg及Cd 的污 染较重,Pb、Cu、Cr污染较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所得污染级别较地积累指数法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Cu、Pb、Cd、Cr、Hg 总量、可交换 态、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残渣晶格结合态含量与沉积物孔隙度、有机质相关系数多为正值,同粒度相关系数多为负值,同碳酸盐结合态和铁 锰氧化物结合态的相关系数各异,无明显规律. 关键词:重金属;形态分析;风险评价;相关性分析;理化性质;沉积物;南四湖 文章编号:0253⁃2468(2015)05⁃1408⁃09      中图分类号:X171,X522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of sediment heavy metal fractions at estuary and center of Nanyang Zone from Nansi Lake,China 1,2 1,∗ 1 ZHANGZhihui ,LI Bao ,LIANG Renjun 1. 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hool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 Linyi University,Linyi 276005 2. Institute of Popula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 Received 13June2014;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4 September 2014;      accepted 9 September 2014 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pollu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