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坐、蹲踞与箕踞——殷墟石刻研究之一.docVIP

跪坐、蹲踞与箕踞——殷墟石刻研究之一.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跪坐、蹲踞与箕踞——殷墟石刻研究之一

跪坐、蹲踞与箕踞——殷墟石刻研究之一 “少时闻之先人云,尝至郑州谒列子祠,见其塑像席地而坐……其后乃闻成都府学,有汉时礼殿,诸像皆席地跪坐,文翁犹是当时琢石……”《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卷六十八,《跪坐拜说》 “东夷之民,蹲踞无礼义,别其非中国之人……”吴大澂《夷字说》 “箕踞乃不对客之容,如孔子所谓燕居,申申夭夭者。”朱翌《猗觉寮杂记》,卷六,箕踞条 一 解 题 到过日本的人们都知道,日本的住房内,平常不设几案。日本人的坐法,是把一双小腿的前面向下,平行地,与脚背成两条直线,放在榻榻米上,膝盖向前,脚掌上仰,以脚跟紧垫臀部:所谓“两膝据地,伸腰危坐,而以足承尻后”1。 这一坐法,据说日本称为“正坐”(Seiza)2,但并不代表日本早期的习惯,而似乎是由朝鲜传去的3。朝鲜似乎又仿自中国。但在中国,南宋时代,博学的朱文公,费了很大的气力,才把中国早期的跪坐考订清楚,并曾叹息地说道,东南的学者,不识这一真相,已近千年了4。 跪坐习惯在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放弃,大概起源于胡床之输入,以及东来佛教僧徒跏趺的影响;但是全部的遗忘,却是交椅流行以后的事5。两汉时代,这一习惯,虽已开始动摇,但大体尚保持着,跪拜的礼节及启处的姿势仍以此一习惯为起点。这可以由近代拓印及影印的各种汉画像看得很清楚6。 朱子说,“跪有危义,故两膝着地,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两膝着地,以尻著蹠而稍安者为坐……”用现代白话来解释,跪的姿态,膝盖以上,全身成一条直线;坐的姿态,屁股以上,全身成一条直线;至于膝盖以下的小腿,全部平放在地上,无论为跪为坐,都是相同的。 跪坐显然是有文化的人类所发明;猴子与猩猩都没有(除了神话故事外)跪或跪坐的习惯;就是原始的人类,最自然的休息状态,以蹲踞及坐地为最普遍,不是以跪为主的任何体相7。 《段氏说文解字注》第八篇上,居字条注云:“凡今人蹲踞字古祇作居字”;又引曹宪说云:“……古人有坐有跪有蹲有箕踞;跪与坐皆著于席,而跪耸其体,坐下其……若蹲,则足底着地而下其耸其曰蹲;原壤夷俟,谓蹲踞而待,不出迎也;若箕踞,则著席而伸其脚于前,是曰箕踞。”8 足底着地而下其(段注:,今俗云屁股是也)耸其的蹲踞状态,虽是适合人体构造的一种最自然的休息方法,但是无论在东方社会或西方社会,都认为是一种不文明的,或者说,一种没有礼貌的态度。《吕氏春秋》所引魏文侯见翟黄的一段故事,可以代表汉以前中国对于蹲踞的一个看法: “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反见翟黄,踞于堂而与之言;翟黄不说。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既受吾实,又责吾礼,无乃难乎!”9。 至于孔子之见原壤夷俟而大发肝火,注疏家,连朱子在内,大抵把夷俟当“蹲踞而待”解释10,也就是说蹲踞是一种没有礼貌的傲慢态度。但是为什么把夷字解为蹲踞,似乎到了吴大澂手里,才找到一个文字学的根据。吴氏的夷字说: “夷为东方之人,(夷)字与(人)字相似,象人曲躬蹲踞形;白虎通,夷者僔,夷无礼义。论语原壤夷俟,集解引马注,夷踞也,东夷之民,蹲踞无礼义,别其非中国之人……”11 但是金文中的“夷”字与“人”字是否有如此清楚的分别,尚无定论;再上溯到甲骨文,更是混沌了;故“人方”、“夷方”可以交换着叫,并不算犯了重要错误12。至少我们可以说,甲骨文中的“夷”字是否“象人曲躬蹲踞形”尚不能确定。 不过东方夷人的日常生活中习于蹲踞,即“足底着地下其而耸其”的姿态,似乎是大家所承认的。他们没有礼貌的坏名誉可能并不是由他们惯于蹲踞;而是由于他们没学跪坐。换句话说,照周代通行的社交标准,有跪坐习惯的人才算有礼貌,没有学跪坐的人,就是一位方外的圣人如原壤老夫子(皇侃说),腿上也要遭重视礼貌的孔夫子叩击13。这不但代表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文化,还可能代表更广泛的民族间的一种思想斗争。本文根据殷墟出土的石刻人像,拟分别讨论跪坐与蹲踞及其他有关习惯之起源与分布,及在中国古代史之意义。先说殷墟出土的资料。 二 殷墟两石刻 (一)小屯像 在《1929年秋季发掘殷墟之经过及其重要发现》报告中,有关于大连坑出土抱腿石像的一段叙述,兹转录于下: ……在这些石器中,必威体育精装版颖的是一个半截抱腿而坐的人像,膀腿均刻有花纹;图案与花骨刻纹一致,独惜上半截没找着,不能断定它是什么面孔。身后有槽,槽宽七至九生的,深约四五生的;下平,脚已失去。发现处为大连坑,三节找出,运到北平,才知道是一件东西。这块残石,最宽为0.263米;最高为0.22米;最厚0.23米。背后有红土与石灰印……14 这一半截石像,保存的部分近立方形,唯一般地看去,似乎上下较高;全体的重量为15.4公斤。初期报告所测部位,仅及大略,不够精密。现在将此像,分六面记录如下: (1)上面。这是折断的一面;只有右大腿的下段,在膝关节以上,所保存的一小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