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学生对清末教育改革影响.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日学生对清末教育改革影响

留日学生对清末教育改革影响[摘 要]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股罕见的留学日本的热潮,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西学,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变革,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是促使中国近代教育体系形成的主力军。 [关键词]留日学生;清末;教育改革;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2 — 0131 — 02 一、留日学潮背景 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促进了有识之士对这场战争的反思,维新派代表人士康有为主张废科举、废八股、创办新式学堂,他说日本强盛:“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便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1〕,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的“游学”思想的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留日高潮的到来,再加上有地理便利,风俗近似等多种因素推动,清末形成一股罕见的留日学潮。据资料统计,“从1896-1912年,留日学生的人数达到39,000多人。”〔2〕可以说是中国留学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 初到日本,大多数留日学生都抱着“冀以留学所得贡献母国,以为海外文明之度舟焉”〔3〕的理想和信念。在所学专业中,留日学生学习师范者居多,据资料统计,1903年3月至10月,留日毕业生为175人,其中读师范者71人,约占40.6﹪;1903年10月至1904年4月,留日毕业生为288人,其中读师范者153人,约占53.1﹪;1904年4月至10月,留日毕业生为426人,其中读师范者189人,约占44.3﹪。〔4〕这些数据说明了清末教育改革新式学堂急需大量新式人才的需要,也说明了作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留日学生群体,愿意为教育献身、担负开启祖国民智。由此,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从一开始,都与留日教育有关,留日学生对清末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留日学生推动清末教育改革 1901年,清政府为了挽救时局,开始实施清末新政,教育新政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留日学生作为教育革新的主要参与者,把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贯穿始终。 1.参与制定学制 清末对教育之改革,最显著的成就之一就是颁布了“壬寅癸卯学制”。它在许多方面效法了日本学制,学制制定前,清政府派官员游学日本考察,考察人员归国后,都有对日本教育看法和观点的著作,如:姚锡光的《日本学校述略》﹙1898﹚,严修的《壬寅东游日记》﹙1902﹚,吴汝纶的《东游丛录》﹙1902﹚,其内容都是对日本先进的教育制度的记录。这些考察人员归国后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留日学生作为日本先进教育的直接受益者,翻译了大量的有关日本教育制度,规章的著作,据谭汝谦《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说:留日学生等翻译日本有关学制的书籍,从1899年至1903年就有以下这些:〔5〕《日本东京大学规则考略》、《日本新学制》、《日本东京师范学校章程》﹙附预备科﹚、《日本学制大纲》、《日本普通学科教授细目中学校令实行规则》。这些都为清政府颁布学制提供了蓝本。更为重要的是留学生参与起草了学制,张百熙制定《壬寅学制》时,留日学生陆宗舆“拟大小学章程”,并提出建议,得到采纳。张之洞主持的《癸卯学制》,蒋维乔曾言:“当时学制起草者,皆日本留学生”〔6〕。王国维也说:“今之《奏定学堂章程》草创之者黄陂陈君毅,而南皮张尚书实成之”〔7〕。因此新学制的制定与留日学生的功劳是分不开的,它的制定使新的教育体系制度化、系统化,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 2.创办新式学堂并充任师资力量 留日学生大都怀着一腔热血,就是力求所成,以报效祖国,归国后,这些留日学生成为兴办学堂的主要力量,有许多留日学生投身教育事业,创办新式学堂,例如:留日学生胡元倓在长沙创办明德学堂,陶成章、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于右任等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专门和实业学堂有胡雨人创办上海中等商业学堂,陈敬第等人创建浙江私立法政学堂,杨振鸿创建云南体操学校,侯鸿鉴创建竞志女学等等,诸如此类的新式学堂还有很多,而且有的留日学生不只创建一所,甚至几十所。需要说明的是普通学堂和专门、实业学堂的分门别类的创建,有利于各式人才的专门培养,与以往只读四书五经的封建教育完全区别开来。 另一个还要说明的是留日学生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为了改革传统教育,并使旧式的教育机构与新式教育接轨,还积极促进了各省教育会,私塾改良会,传习所的成立,例如:1904年,杭州教育会成立,“董其事者系东洋留学生孙君,会员约100人。宗旨专在改良各学堂教育,会员应担任开办学堂、翻译新书、练习体操诸务”〔8〕。1904年湖北黄州府留日学生借助贡院创办光黄社速成讲习所,1906年,陈保泉在京师创办普通教育研究会。这些教育会还组织教师进修,向教师传授先进的教育理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