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速公路超高和加宽设计计算方法
第 6 卷 第 3 期
2 0 0 4 年 9 月
辽 宁 省 交 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 RNAL OF L IAON IN G PROV INCIAL COLL EGE OF COMMUN ICA TIONS
Vol. 6 No . 3
Sep . 2 0 0 4
文章编号 :1008 - 3812 (2004) 03 - 0030 - 03
高速公路超高与加宽设计计算方法
王功礼1 姚 丽2 翁振军1
(1. 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辽宁沈阳 ,110003 ;2.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沈阳 ,110122)
摘 要 本文通过以两车道为主的高速公路超高和加宽的设计方法的实践 ,建立了一种简便的超高与加宽
的计算模型 ,并介绍其计算方法 。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超高 加宽 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B
1 前言
表 1
在现代公路设计中 ,不同等级公路的超高和加宽设计计
地形
计算行车速度( km/ h)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m)
算方法不尽相同 ,虽然基本原理比较相似 ,但计算方法复杂 、
繁琐 。近几年来 ,我们在辽宁省丹本高速公路 ( 山区高速公
路) 的施工和管理过程中 ,仔细分析了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 ,
总结一套简易而实用的超高和加宽设计方案 。此方案更适
用一般平原高速公路 (四车道) 及一至四级普通公路建设 。
平原微丘
重丘
山岭
2. 2 超高的形成
120
100
80
60
5500
4000
2500
1500
2 超高设计
2. 1 超高的作用及设计条件
2. 1. 1 超高的作用
超高是将公路曲线部分的路面设计成向曲线内侧倾斜
的单向横坡 ,使得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能够获取一个指向曲
线内侧的横向分力 ,以克服或削弱离心力对行车的影响 。
2. 1. 2 超高设置条件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 ,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
的半径时 ,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 。其超高横坡度可由下式求
得 :
ib = V2/ 127R - μ
V —行车速度
R —平曲线半径
μ—横向力系数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见表 1 。
收稿日期 :2004 - 04 - 10
同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前景 。
参考文献
[ 1 ]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 2001 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人民交通
2. 2. 1 高速公路的路基的基本构成
高速公路路基横断面组成的示意图如图 1 。
2. 2. 2 超高缓和段的形成
2. 2. 2. 1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
先将外侧行车道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 ,与内侧行车道
构成单向横坡后 ,整个断面再一同绕中心线旋转 ,直至达到
超高横坡度值 。如图 2 (1) 所示 。该种超高过渡方式适用于
中间带宽度小于或等于 4. 5m 的公路 。
2. 2. 2. 2 绕中央分隔带的边缘旋转
将两侧的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使之各自
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此时中央分隔带维持原水平状态
不发生变化 。如图 2 (2) 所示 。各种中间带宽度的公路均可
采用该种超高过渡方式 。
2. 2. 2. 3 绕各自行车道的中心线旋转
将两侧的行车道分别绕各自的中心线旋转 ,使之成为独
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此时中央分隔带的两边分别升高或降低
而成为倾斜的横向断面 。如图 2 (3) 所示 。该种超高过渡方
出版社 ,2001
[ 2 ]范立础. 桥梁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 3 ]李国濠. 桥梁漫笔.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
[ 4 ]龙驭球 ,包世华. 结构力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The General State of t he Develop ment and Prospect of Bridge St ruct ures
Yu Zhongtao
Zhu Fangfang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t he bridge developing actuality and t 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t he bridge structures and technique level
in t he recent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 comments on t he trends for future develop ment of t he bridge structures are pointed
out .
〔Keywords〕Bridge structures ; Devel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