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山造山带及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来自花岗.docVIP

西天山造山带及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来自花岗.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天山造山带及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来自花岗

西天山造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来自花岗岩的证据 龙灵利1, 高俊1, 钱青1, Reiner Klemd2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Mineralogisches Institut, Universit?t Würzburg, Am Hubland 97074, Würzburg, Germany 中亚造山带是不同于俯冲型和碰撞型的造山带,是全球显生宙大陆地壳增生最显著的地区,为造山带前沿热点研究对象。西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缘,其对认识中亚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增生具有重要意义。 西天山造山带古生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其间发育的花岗岩记录了该过程的重要信息。同为中亚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周边东准噶尔、西准噶尔、阿尔泰山及阿拉套山地区,西天山地区显生宙地壳增生的信息和证据较少。 本次研究新获得西天山花岗岩25个高精度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数据。花岗岩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896Ma的花岗片麻岩反映了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形成时间,470Ma~247Ma间的花岗岩记录了西天山古生代造山过程。 西天山花岗岩由中基性岩、中性岩、中酸性岩到酸性岩组成,以中酸性和酸性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正长岩及二长闪长岩。不同构造单元发育的不同类型花岗岩:伊犁板块北缘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413Ma~281Ma)413Ma~297Ma的花岗岩具有类似于大陆弧花岗岩的特征,281Ma镁质钙碱性偏铝质闪长岩为后碰撞造山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伊犁板块南缘发育早古生代470Ma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闪长岩以及430Ma后碰撞碱长花岗岩,晚古生代348Ma火山弧花岗岩和三叠纪后碰撞花岗岩;中天山花岗岩形成于479Ma ~ 247Ma,主要集中在433Ma~321Ma间。479Ma~321Ma的花岗岩大多为镁质钙性-碱性岩,少数为铁质钙碱性-碱性岩,它们表现为大陆弧花岗岩的特征,少量形成于276Ma~247Ma间的后碰撞花岗岩一定程度继承了先存岩浆弧的特征;南天山(塔里木板块北缘)花岗岩形成于420Ma~411Ma和285Ma左右两个阶段,420Ma~411Ma间的镁质钙性-碱性岩花岗岩,可能为拉伸环境下的产物,285Ma花岗岩主要为铁质钙碱性-碱钙性岩,SiO2 含量高、全碱含量高、表现明显的Eu,Ba,Sr,P,Ti的负异常,具有类似于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形成于后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拉伸环境。 初步建立西天山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型:早寒武纪,沿那拉提北缘断裂帖尔斯克依古洋形成,它将伊犁板块和中天山板块分隔开来,当时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连在一起。帖尔斯克依古洋向两侧伊犁板块和中天山板块之下发生双向俯冲,晚奥陶纪早期,帖尔斯克依古洋闭合,伊犁板块和中天山板块碰撞缝合。同时,中天山-塔里木板块开始伸展拉张,古南天山洋逐渐发育形成。早志留纪,古南天山洋开始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俯冲,形成火山弧型花岗岩。志留纪中期,古南天山洋达到相当规模,这一时期洋壳俯冲活动强烈,在中天山形成大量的花岗岩。石炭纪末期,古南天山洋消失,塔里木板块与伊犁-中天山板块碰撞。晚寒武纪,准噶尔洋在中天山北缘出现,奥陶纪开始向伊犁板块之下俯冲,在伊犁板块北缘发育岩浆弧。晚石炭纪,古准噶尔洋闭合消失。石炭纪末塔里木、伊犁-中天山和准噶尔板块拼合在一起。二叠纪开始西天山地区处于后碰撞造山阶段,该阶段的岩浆活动可能一直持续到早三叠纪。 西天山花岗岩87Sr/86Sr初始值介于0.703226~0.716343之间,εNd(t)值介于-6.50~2.03之间。Sr、Nd同位素特征综合显示西天山造山带花岗岩形成的源区并不单一,是壳源和幔源岩浆混合而成。古生代时期,西天山地区大陆地壳沿活动大陆边缘发生了显著的侧向增生,而后碰撞幔源物质添加导致的垂向生长并不很显著。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and continental growth of the West Tianshan Orogen: evidence from granitoids Lingli Long1, Jun Gao1, Qing Qian1, Reiner Klemd2 1Key Laboratory of Mineral Resources,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O Box 9825, Beijing 100029, China 2Mineralogisches Institut, Universit?t Würzburg, Am Hubland 97074, W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