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脊髓背角相关基因及研究
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脊髓背角相关基因的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100730
刘国凯 罗爱伦 黄宇光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医学领域的挑战性研究课题,目前发病机制不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寻求新的药物显得非常迫切;而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是寻找药物作用靶点的基础。脊髓背角神经元在疼痛的感知和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脊髓背角神经元接受外周感觉神经的传入,然后将这些信息再传递到大脑,并接受和整和从大脑传来的下行控制信号。许多对疼痛传递有重要作用的分子位于脊髓背角;外周神经损伤引起中枢敏化的原因可能是脊髓背角生物化学特性发生了改变。目前研究显示外周神经损伤引起初级感觉神经原(DRG)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但是对脊髓背角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因此研究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基因表达的变化对探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非常重要。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脊髓背角基因表达的改变,从基因的角度探索其发病机理,为进一步的药物治疗提供基础。
方法:二级健康SD大鼠60只,六周龄、 雄性、体重160-200克;随机分为四组:组D假手术组(n=30),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其他三组为CCI模型组:组A组(术后3天组)(n=10);组B(术后7天组)(n=10);组C(术后14天组)(n=10)。通过检测热痛敏和机械异常痛敏等指标确认模型建立成功。手术后3天、7天和14天分别取模型和假手术组大鼠脊髓背角(L4-6),立即存入液氮;随后提取mRNA、经纯化、荧光标记杂交与清洗芯片扫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课件.pptx VIP
- DB32/T 4446-2023 公共机构能源托管规程.docx
- 华为公司基本管理法.pdf
- 4、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管理框架图).pdf
- 中国流感疫苗市场竞争状况及前景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5-2030年.docx
- 2023年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库原理》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2024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10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民主生活会相互批评意见清单、批评意见及建议、自我批评意见4篇(供借鉴).docx VIP
-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doc
- 2025陕投集团校园招聘(25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