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继承白族本土文化与幼儿社会性发展.doc

浅谈继承白族本土文化与幼儿社会性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继承白族本土文化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浅谈继承白族本土文化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摘要:白族是中国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并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习惯的少数民族。大理是一个白族自治州,因此有许多特别有价值的白族文化.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白族本土文化流失现象特别严重,这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这种文化流失现象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存在很大关系的,继承本土文化刻不容缓。 关键词:继承、白族、本土文化、幼儿社会性、发展 前言: 幼儿是不断成长着的社会成员,无论生活在家庭或幼儿园中,都在过着实际的社会生活,因此,他们需要学习在社会中所需的知识、态度和技巧,才能快乐地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社会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及进行其他社会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特征。幼儿园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终生教育认为人的教育始于生命之始,终于生命之终,社会适应是需要逐步地加以培养和引导的,幼儿期的经验将影响到人的一生。现代幼儿教育理论提出了培养“完整儿童”的目标,这是对儿童的特质、个性和主体性再认识的结果,使儿童免于成为知识的奴隶,成人规范的奴隶。培养“完整儿童”的关键点就在于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幼儿对本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的认识和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大理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化。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白族地区的儿童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去认识和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习俗,获得一定的社会知识和技能,大胆的去亲近社会,培养尊重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良好行为,从而促进自己社会性的发展。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本土文化一天天的被人们淡忘。尤其在孩子这一代,,他们对白族本土文化的认识是非常稀少的,有些幼儿甚至对本土文化一无所知,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文化流失现象。可想而知,白族文化随着时间在一代人身上流失一些,在另一代人身上再流失一些,那么到了孩子这一代,就可能所剩无几了。当我们在孩子中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感到了阵阵心痛,因为这些孩子大部分都一问三不知,这样以来,我们还可以说他们已经很好的被社会化了,他们的社会性得到了发展吗?我们借着此次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组织教师进行了外出考查,在幼儿及家长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些造成白族本土文化流失的原因,也对如何引导幼儿继承好白族本土文化做了深深的思考,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一、白族本土文化流失现象严重 幼儿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三个方面。要使幼儿表现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首先应该让他们对自己民族的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古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产生热爱的情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护,珍惜这些文化,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别人的行为。令人担忧的是如今的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了解甚少,因为他们周围出现更多的是汉民族文化,所以“汉化”现象严重,导致本土文化的不断流失。我们大理的喜洲是一个白族聚居的小镇,生活在这里的是地地道道的白族人,喜洲是白族社会的一个缩影,生活在这里的人时刻受到白族文化的熏陶。到了喜洲,我们可以看到长辈仍旧保留一些老的风俗习惯,而在小一些的人和孩子身上我们几乎看不到白族文化的存在。比如:在服饰方面,白族人的服饰是非常特别的,它由包头(头饰),衬衣套比甲(衣饰),围裙,宽裤(裤饰),芒鞋或船形鞋(鞋饰)组成。而在白族聚居区,除了极少人外,几乎见不到有人穿这种服饰。在禁忌方面,白族的禁忌很多,不论生、死、婚、丧和生产、生活都有禁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追寻简易,因此这些禁忌几乎已经被废除,更不用说幼儿能了解和接触到这些禁忌。在节庆方面,听老一辈人说,从前的白族人很重视每一个节日,如:蝴蝶会、绕山灵、划船会等。现在虽然我们仍旧在过这些节日,但能明显的感觉到节日气氛一年不如一年,如此下去,孩子们又能继续和发扬什么文化呢?在信仰方面,白族人信仰本主,有一年一度的本主节,本主有最高的神祗,每年都有无数人向本主祭拜。在调查过程中,几乎没有幼儿知道白族人还有这么一个节日。白族文化流失的种种现象让我们感到痛心。民俗是一个社会群体外部特征的标志。凭着这个标志,人们才能将一个民族和一个民族区别开来,并通过这作为阶梯,进而窥探具有该民族和社区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假如白族文化在我们下几代孩子身上逐渐流失,最终消亡,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白族这个民族也就在人类社会中消失了呢?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的去挽救我们的本土文化,让这种民族文化在孩子们中间流传、发扬,让孩子们更好、更深地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二、 家庭教育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关系 现在幼儿的家长在年龄上也就二三十岁左右,由于他们自身所接受的关于本土文化的教育较少,因此幼儿接受到的关于本土文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