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乐舞职官制度及其文化意义.docVIP

《周礼》乐舞职官制度及其文化意义.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礼》乐舞职官制度及其文化意义

《周礼》乐舞职官制度及其文化意义[摘要]本文通过对《周礼》中乐舞职官的整理,追述周人的乐舞教化制度,列举周人乐舞职官设置属员、级别及主要职掌的范围等,分析乐舞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意义和文化观念,肯定了《周礼》乐教的积极意义及其超越历史时代的进步性,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宫廷及民间乐舞演艺的发展变化做一基础工作。 [关键词]《周礼》;乐舞;职官制度;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K22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2-0024-03 中国古代周朝礼乐文明的高度辉煌反映在业已出土的大量礼器、乐器等诸多青铜器、石器上,而《诗经》中所收录的周人歌诗,真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乐舞艺术成就所达到的高峰,而其时乐舞制度的确立,与其说是乐舞文化建立的制度保障,不如说是周朝统治阶层中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高瞻远瞩地规划了文化兴盛的理想蓝图,使乐舞不仅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演艺艺术,也成为政治及教化的组成部分。 古代有关乐舞文化的最早记录出自《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①这里记录了乐官夔奉帝舜之命教授世子以及卿大夫子弟歌诗蹈之舞之的历史,夔要以此教化培养他们正直而温和、宽大而谨慎、刚强而不暴虐、轻简而不傲慢的品行。帝舜已明言诗乐的作用:诗言志以导其心,歌咏其义以长其言;乐声的和谐可以实现神人咸和,而乐感百兽,亦可使其相率而舞,诗乐舞和谐的音声、舞容真正实现了天下万物、民人之大和。 《周礼》记载,大司寇之职掌施十二教:“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愉。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②《周礼》的作者认为,人之进退皆有揖让、周旋、升降之礼,而作乐之时,舞人周旋皆合礼节,故乐亦为礼。凡是人之乖背,皆由人心不相和合,乐主和同民心,可使民不背离也。因此,大司寇以“六艺”教民,“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而地官保氏的职责也包括“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③ 如果说帝舜时代始有典乐之官的设立,那么《周礼》的官职设置中就显然已经尤为重视乐舞教化的社会意义了,当年夔一人典乐“足矣”,已然是时过境迁。《周礼·地官》记载,司徒官下设有的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 ,④其下属有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司徒官下还设有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凡野舞,则皆教之”, ⑤其下属有下士二人,胥四人,舞徒四十人。《春官·宗伯》记载,掌管乐舞的官员除“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之外,包括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有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有中士四人;小胥,“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正乐县之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有下大夫二人;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上士四人;瞽朦,“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视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等,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钟师,“掌金奏”,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笙师,“掌教吹竽、笙、埙、龠、箫、篪、笛、管,舂牍、应、雅,以教祴乐”,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镈师,“掌金奏之鼓”,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韎师,“掌教韎乐”,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舞者十有六人,徒四十人;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下士四人,舞者众寡无数,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龠师,“掌教国子舞羽吹龠”,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龠章,“掌土鼓、豳龠”,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下士四人,府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