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 二第三单元第14课 好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共28张PPT)
有这样一个国家……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材料一 列宁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 她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 她拼死抵抗法西斯的侵略,为二战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她曾经全力发展重工业,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单独与美国对抗的国家,是冷战的主要参与者。 她曾经是我们的师长和朋友,给过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亲切的称之为:老大哥! 她就是——苏联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马克思 “什么是社会主义?” 列宁 斯大林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 新经济政策(1921—1927) 斯大林体制(20世纪30年代)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一: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妄图把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外国武装干涉 一、列宁之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问题情境1: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怎样的形势? 材料二 面包会有的, 一切都会有的 国内反革命叛乱 经济严重匮乏 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流通: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问题情境2: 苏俄政府是如何保证战争胜利的? 内容 最大限度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联系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苏俄是否具备了直接过渡的条件? 问题情境3: 战争结束后,你认为这项政策是否应继续推行? 列宁说:“……这项政策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后来,列宁在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曾多次承认一度有过“直接过渡”的思想。 ●结合材料,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外,还有什么目的? 结合视频思考:苏俄当时面临怎样的形势? 经济凋敝,政治危机 二、列宁之探索 ——新经济政策(1921-1927) 分配 特点 流通 工业 农业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项 目 余粮征集制 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不劳动者不得食 一次勇敢的调整 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恢复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 合作探究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与战时共产主义相比, 它新在哪里? 特点: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44.24 34.55 22.13 39.79 粮食产(亿) 8730 7860 6620 9446 粮食耕种面积(万) 1925年 1923年 1921年 1913年 项目\时间 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三、斯大林之探索——斯大林体制 材料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苏联仍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对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思考: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封锁包围, 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三、斯大林之探索——斯大林体制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