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历史下册_5.19《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课件_岳麓版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到达万隆机场 受到热烈欢迎。 ① 万隆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议题 万隆会议上为什么会出现较大的矛盾与分歧? ② 万隆会议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 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在大会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2.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③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① 万隆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议题 ② 万隆会议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 2.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 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以怎样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的?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内容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大意义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形势?在这种国际形势面前新中国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① 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① 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②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外交公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① 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②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为更好地实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毛 泽东主席又提出了什么具体的外交方针? 这是什么意思?又有何意义?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① 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②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③ 建国之初的重大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一年之中先后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0月5日苏联第一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后合影。 1949年中国与东德建立外交关系。图为东德驻华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1950年中国与瑞典建立外交关系。图为瑞典驻华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1949年底毛泽东率代表团访苏。 毛泽东和斯大林合影 周恩来和莫洛托夫会晤 1950年初,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内容 1953年 首次提出 1954年 首次写入国际外交文件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会谈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修改后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大 意义 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 二、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 会议 1.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2.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1.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 瑞士日内瓦 参加国 中苏英法美及有关国家 1954年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日内瓦出席日内瓦会议。 周总理一行正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1.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 瑞士日内瓦 会议内容 参加国 中苏英法美及有关国家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的意义 ① 万隆会议的召开及其中心议题 1954年 印度尼西亚万隆 亚非29个国家参加 2.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反映了亚非人民的什么心愿?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