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银行”新传人.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背包银行”新传人

5月23日《运城日报》 “背包银行”新传人——冯玉锁 农村信用社?对。还是“理事长”、“一把手”?对。 主持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和比“小微企业”还弱许多的农民群体打交道,能和他们手心手背共赢共富吗? 在高危高风险、案件高发的是非之地当“一把手”,能洁身自好一尘不染吗?…… 肤色黝黑、身材瘦弱,乍看起来毫无“官相”的“农二代”——夏县信用联社理事长冯玉锁,以新时期的“背包精神”,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 “全体班子向我学,全体员工向班子学” 贷款规模小、不良贷款率高、各项业务综合排名在全省县级同行中居倒数第四——2009年9月,冯玉锁被破格提拔、赴任夏县信用联社领导岗位时,这个全省挂号的县级联社可谓危机四伏。 “他到底有多大能耐?”“能不能耍了咱们这大蛇?”……上任当天,一片质疑声中,冯玉锁已经带着司机和相关人员下乡去了。 冯玉锁下乡调研,不事先打招呼,不给基层员工添麻烦。如果正好赶上饭点,冯玉锁就先不去社里,而是在路边小摊上、小卖部里买点饼子和矿泉水,一边吃还一边唠嗑:“生意咋样?”“挣下钱都存哪里?”“需要信用社帮什么忙吗?”…… 冯玉锁很快了解到,由于工资收入低,部分信用社员工精神不振,上班满不在乎,坐等客户上门,贷款只看关系。老百姓当面赔尽笑脸,背后却骂——“这伙贼!”…… 曾干过9年基层信用社主任的冯玉锁,是全省信合系统优秀党员,但从主持乡镇基层社到管一个基础薄弱的县联社,的确充满挑战。 “老百姓为什么不愿到信用社贷款?为什么背后骂娘?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冯玉锁四处调研、宣讲:“咱不要把黄河看成一条线,不是所有的群众都想‘套弄’信用社的钱。只要人家有能耐、讲诚信,我们就应该敞开放贷、上门放贷……” “全体班子向我学,全体员工向班子学。”在联社大会上,冯玉锁带头公开喊出“向我学”,并要求各部门和各基层信用社的负责人,也要敢于在下属面前喊出“向我学”。冯玉锁号召全体员工要向他学习,对他进行监督,对领导班子进行监督。同时,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而在实际工作中,冯玉锁总是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送贷上门,让干部员工学有目标、干有方向。 在人们的印象里,银行总是那么“嫌贫爱富”,热衷于“锦上添花”,一窝蜂地抢“优质客户”,“雪中送炭”却是少之又少。然而,冯玉锁却做到了。 李建平办了一家牧业公司。他去信用社跑贷款,可每次总是落空。今天是“上面没政策,不能贷”,明天又是“最近没有钱,贷不成”。如此这般,几年过去了,企业没有多大发展,李建平曾发毒誓:“再也不和信用社打交道了!” 冯玉锁来到这家公司时,正巧李建平去了太原,冯玉锁就让公司员工给李建平打电话,问需不需要贷款。李建平一听是信用社的,压根儿就不当一回事。 几天后,李建平出差回来,冯玉锁再次登门,问他需不需要资金帮助。李建平冷冷地说:“你给也行,不给也行。”“给你贷300万,怎么样?”“行。”不到一周,信贷员把300万元和相关手续送到了李建平的企业。李建平一愣,直觉告诉他,信用社的作风和以前不一样了。 今年,李建平投资4500万元新建了一个屠宰场,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信用联社又为他的企业量身打造了一种理财产品,叫“共同富”,预计可为周边三四千养殖户每年增收两亿元。 “不管啥条条啥杠杠,不误事才是硬杠杠” 今年2月,一对农民夫妇走进大吕信用社,进门就说:“我家这几天正在盖新房,明天就要浇顶,现在送水泥的在家里等着结款,我们手头缺2000元,能不能贷?”他们提供的手续什么都全,唯独少了一张照片,附近也没个照相的地方。眼看就要下班了,这夫妻俩只好含着泪水,骑上车子回村另想办法。 了解到这对夫妻人品好、讲信用后,社里几名员工纷纷掏出腰包,凑齐2000元,又开车追到村口,把钱递到他们手中。第二天一大早,顾不得家里盖房人多事杂,这对夫妻穿戴得整整齐齐来到信用社,办好贷款手续…… 像这样打破常规排忧解难的事,在夏县信用联社已是屡见不鲜。一些老信合人感慨地说:“当年的‘吕开化’又回来了。” 上世纪50年代,原解虞县赤社村(今盐湖区解州镇赤社村)创办信用社,负责人吕开化经常背个帆布包,装上公章、票据、复写纸,不辞劳苦走村串户上集赶会,把“背包银行”办到田间地头,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农民朋友是最朴素的,我们的手续也要最简便。”冯玉锁常说,“只要确保资金安全,不管啥条条啥杠杠,不误事才是硬杠杠。” 2009年3月到2010年12月,冯玉锁跑遍夏县所有的山区和平川,他的车跑了11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3圈。察民情,解民需,哪里最需要资金,哪里就会有冯玉锁匆匆的身影。 2010年4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冻灾,把夏县宏伟瓜业合作社的100多亩西瓜全部冻成了黑蛋蛋。联社班子知道后立即上门,贷给他5万元,帮他应急救灾。 “过去,别人买车十几万、几十万都给贷,咱种瓜一两千都不给

文档评论(0)

wend11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