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城市建设史.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伦敦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建史期末作业 ——伦敦 1110210006 简介 三、巴罗报告 四、大伦敦规划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 。内层其主要改造特征,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限制居住用地净密度每公顷不超过125人。绿带圈为一宽约8公里的绿化地带。外圈主要用以疏散伦敦群过剩人口与工业企业。 伦敦四同心圆规划示意图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 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几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若干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 目标是实现:城镇居民到乡村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与1946年颁布了 “新城法” 并组织了新城建设公司。1946年至1950年间英国指定建设的第一批新城,较多地体现了原来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其特点是规模比较小、密度比较低;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功能分区比较严格;居住区、工业区等区划分明;道路网为环路和放射路组成。 1)第一代新城建设 1946年,在新城开发公司的规划和开发下,在伦敦北部40公里处建造了第一个新城斯 戴藩(Stevenage),人口规模10万。 根据新城法,政府在1946-1950年间,确定了位于英格兰、苏格兰及威尔士的14个新城,其中的8个位于伦敦地区。这时期的城市较多体现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特点是规模较小,密度比较低;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功能分区比较严格;居住区、工业区等区划分明;道路网为环路和放射路组成。 实例:哈罗新城 哈罗新城 哈罗新城南距伦敦37公里,占地2560公顷,规划思想主要是田园城市 邻里单位。河谷、铁路和公路形成了新城的边界。铁路在北边、火车站居中、它的东面和西面是两片工业用地。城市中心位于全城几何中心偏北,以市中心为半径分布着四个居民区。各居住片区之间设有公园绿地及农田,城市干道恰好在各片区之间穿过。 哈罗新城 全城主要道路有火车站向南经市中心分出东西两线,呈Y形。城市中心兼为附近地区村镇居民服务。规划特色强调“城市性”。组织一个有内部步行系统的,周围被车路和停车场所包围的市中心,内部有市场广场、市民广场、教堂广场、影剧院广场和步行街,南边市民广场周围安排了全城的重点建筑有教堂、市政府、法院。 第二代新城建设 由于第一批新城如哈罗等,经长期经营,因人口发展不快,缺少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且就业困难,因而出现年轻人回流大城市的倾向。城镇开发法的颁布使得疏解大城市人口的方式开始向对已有城镇的改造与扩建倾斜。50年代时确立了苏格兰的坎波诺尔德新城,61-66年间确立了利文斯通、朗科恩、欧文等7座新城。第二代新城人口密度和规模有所提高,规划人口在10万人左右。 第三代新城建设 60年代中期,英国又拟建设规模20到25万人口的新城。至此,以疏散大城市人口为目的的新城建设和既有城镇改造扩建最终走到了一起。 思考 大伦敦计划所采取的大城市发展的思想集中体现了自霍华德以来的“城市分散主义”传统,但对大城市在新兴产业条件下的优势估计不足,对巴罗报告明显带有倾向性的结论全盘接受。另外,带有主观决策性质的规划目标与土地私有制下的城市开发机制之间也存在根本性矛盾。因此,大伦敦计划在后来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外围新城的建设非但没有疏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反而吸引了伦敦地区以外的人口。 伦敦城市轮廓线非常清晰,站在泰晤士河边沿河望去,吸引了众多游人的摩天轮伦敦眼全钢结构的千年桥螺旋式外观的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大楼等摩登建筑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摩登建筑的建造并没有以牺牲老建筑为前提,伦敦整个城市的风骨并没有因为少数新建筑的加入而被破坏。 而在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历史留下的痕迹慢慢被我们抹擦。随处可见如出一辙的步行街,解放路,全国连锁店,高楼大厦。在我们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却失去了原来的文化。如何在发展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和发展好我们的文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应该要思考的问题。英国工业化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环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