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山区瑶族移民文化适应.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民族研究}}2006年第 4期 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文化适应 陈晓毅 马建钊 本文探讨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文化适应。文章首先介绍了粤北 山区瑶族移民的搬迁情况,然 后利用人类学田野调查资料,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描述 了粤北 山区瑶族移 民在生计模式、生活方 式、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 的适应状况 。最后 ,文章对这些适应现象做 了一些分析 ,指 出移 民 村 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 出了相应 的建议 。 关键词:瑶族 移 民 文化适应 作者陈晓毅,广东省 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建钊 ,广东省 民族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地址 : 广州市米市路 58号中心楼八楼 ,邮编 510180。 ’ 粤北即指广东北部,那里群山连绵,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广东省的 “世居瑶 族”主要就分布在这个区域。①据第五次人 口普查统计,广东省的瑶族有 202,667人 (包括部 分外来瑶族)。@从 2O世纪8O年代到现在 ,粤北瑶族 向外迁移的人很多。对于他们搬迁后的 文化适应状况,学术界尚缺乏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拟对粤北山区瑶族移民搬迁后的文化适应 状况做一描述和思考,以期推进这方面的研究。 总的来说,粤北瑶族移民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石灰岩地区和高寒山区的移 民,一是水库移 民。石灰岩地区和高寒山区的瑶族移民人数众多,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为全面了解粤北瑶族移民的文化适应情况,笔者做 了三次 田野调查:第一次是在 2004年 12月,调查了连南瑶族 自治县三江镇塘冲村的高岭 自然村(G村)和连山壮族瑶族 自治县小三 江镇的立星村(L村);第二次是在 2005年 3月,调查了始兴县沈所镇上围溪瑶族新村 (S村) 以及乳源瑶族 自治县东坪镇东莞商会民族村 (D村)、茶亭瑶族村(c村);第三次是在 2005年8 月 ,调查了连南县牛塘林场 (N林场)、大麦山镇的港澳扶轮瑶族新村 (A村)以及连山县福堂 镇福民新村(F村)。本文所用的田野资料都是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得来的。 1993年至 1996年 ,广东省政府先后共投入资金 9281.45万元 ,对聚居在石灰岩地 区和高 寒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较大规模的移 民搬迁 。③ 从 1993年起,清远市在近五年 的时间里 ① 本文所说 的 “世居瑶族”,是指在历史上进人粤北地区的瑶族 ,以区别于 2O世纪 8O年代之后进入珠江三角洲的外 来瑶族 。 ② 参见 国家统计局人 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 国家 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编 :《2000年人 口普查中国民族人 口资 料 》(上册),民族 出版社 2003年版 ,第 9页。 ③ 参见陈夏春 :《关于民族地区移民情况的调研报告》,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工作处印发 ,2003年 。 48 维普资讯 粤北 山区瑶族移 民的文化适应 “共投入各类迁移资金 25,526万元,安置特 困山区和高寒山区少数 民族移 民 39,459户 186,850人 ,转让移 民耕地 152,410亩 ,建立了 3个移 民管理 区和 1177个移 民新村”。④ 在大 规模搬迁之后,连南县尚有 480多户贫困瑶胞分散在地处高寒的山头,他们在 自然灾害等因素 的影响下也先后进行 了搬迁。 据统计 ,近年来粤北三个少数民族 自治县先后共将石灰岩地区和高寒山区居 民10,382户 47,565人搬迁安置在 3个县的24个乡镇、152个行政村 ,共兴建移 民新村 375个 。其 中,连南 县 5956户 27,298人 ,安置在 12个乡镇的50个行政村 ,兴建移 民新村 200多个;乳源县 2433 户 1O,361人 ,安置在 5个乡镇 ,兴建移 民新村 82个;连山县共搬迁少数民族 1993户 9906人 , 安置在 32个行政村 ,兴建移民新村 57个。② 除了以上三县外 ,粤北的散居瑶族也存在移 民搬 迁的情况 。 粤北山区以其巨大的落差成为修建水电站和水库的好地方 。自20世纪 50年代 以来,广 东不断进行水库移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