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冶金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吉林大学课程中心.PPT

中国古代冶金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吉林大学课程中心.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冶金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吉林大学课程中心

中国古代冶金史 滕铭予 2013.09; ;0.1 研究中国古代冶金史的意义 ? 0.1.1 与考古学、历史学研究的关系 ; 考古学上通常以生产工具的原料和制件技术作为标准来划分不同的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一百多万年,新石器时代是七八千年,青铜时代开始于距今约五千年前,大约在约二千年后,有些地区进入了铁器时代,即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千年左右,只占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不到1%的时间,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人类文明所取得的进步,却是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相比的。 ;关于文明的起源问题,西方的传统史学一直把发达的金属工业作为文明产生的一大要素。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也提出了这种观点。在我国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也有学者坚持把金属工业的出现作为文明起源的一大要素。 ;0.1.2 考古学和冶金学的结合 ;0.1.3 对今天冶金技术的启发 ;0.1.4了解与冶金有关的遗存 ;学习冶金史,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要使我们在将来的田野工作中,不至于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能够尽快地认识这些与冶金有关的遗存,并将它们科学地发掘出来,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0.2 中国古代冶金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0.2.1 殷墟发掘前——萌芽期 ;0.2.2 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资料积累期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与冶金史有关的遗存的发现层出不穷。开始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主要是古代墓葬中出土的金属器物进行分析化验,使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陈梦家先生1954年发表《殷代铜器的合金成份及其铸造》(《考古学报》第7册)。 杨宽先生出版了《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史》。 郭宝钧先 生1963年出版的《中国青铜时代》。 时在台湾的石璋如发表的《殷代铸铜工艺》,李济、万家保发表的《殷墟出土青铜觚形器之研究》、《殷墟出土青铜爵形器之研究》、《殷墟出土青铜斝形器之研究》、《殷墟出土青铜鼎形器之研究》、《殷墟出土五十三件青铜容器之研究》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业并不是搞考古学的人,袁翰青的《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中有关炼铜技术的研究,周则岳先生发表的《试论中国古代冶金史的几个问题》(《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56年 1期),王琎先生 1957年出版了《中国古代金属化学及金丹术》,华觉明等人在1960年发表的《战国两汉铁器金相学考查的初步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1期)等。 ;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是已经与考古学非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研究的范围也已经涉及到中国古代冶金史的许多方面,并开始讨论到一些重大问题,如早期铁器出现的时间、商代青铜器的制造、合金成份等,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有些问题或多或少都还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有些关系。 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文革后期,北京钢铁学院出版了《中国冶金简史》为止。 ;0.2.3 八十年代到上个世纪末——发展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现状,已经是考古学、历史学、冶金学、金属工艺学和科技史等相关学科的学者相结合,并进一步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冶金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很可观的成就。最主要的成就是基本上搞清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钢铁要比铜更清楚一些。 这一时期比较关注的研究课题是早期冶金技术的起源问题,主要是独立起源,还是传入,也会涉及到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0.2.4 新世纪以来——拓展期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开始关注技术史以外的问题,已经不是把冶金史仅仅是看作技术史,也会关注冶金与文化互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关于文化的互动与区域创新 金属早期使用的区域性特征 – 形制与成分 区域间的联系与互动 – 模式和机制 区域性技术创新 – 矿冶遗址的探索 早期冶金与社会 – 冶金生产的组织与社会复杂化 (引自梅建军2010年6月1日吉林大学讲座);2. 由于中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中的地位日益被世界认识以后,中国古代冶金史的研究开始走向世界,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在世界冶金技术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开始进行探索。;同时也积极开展一些与国外学者合作进行的研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展对朱开沟遗址出土的北方系青铜器的制作技术(89年中美合作进行过研究),与日本学者合作对商周时期青铜器进行的铅同位素比分析等。可以说中国古代冶金史的研究已经开始走向世界。;0.2.5 主要研究成果介绍 冶金史研究已取得的成就 铜: 1.早期铜器起源,中国早期冶铜技术与周边地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 .商周青铜器的制造技术;3. 矿冶遗址研究以及矿石资源示踪研究;4.对各种铜合金的研究;5. 对具有地方特色、或特殊的器物,如编钟、铜鼓、铜镜等的专题研究。 铁: 1.早期铁器起源;2.生铁冶炼技术,3.炼钢技术,4.特殊的大型铸件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