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湟源县茴香薄翅墅螟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
湟源县茴香薄翅墅螟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 又名茴香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油菜、茴香等植物,以幼虫钻蛀角果食籽粒方式为害最为严重。国内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陕西、四川、宁夏、内蒙古和黑龙江。随着农作物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湟源县甘篮型油菜Brassica napus,L.种植面积近些年来迅速扩大,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同时,我县甘篮型油菜上的茴香薄翅野螟发生程度随着油菜种植面积的增加而逐年增加,甚至造成有些种植区绝收。油菜受害面积达到1000hm2,主要分布在湟源县东峡乡、城关镇、和平乡、波航乡、大华镇、申中乡等川水、浅山地区,其中以东峡乡的兰占巴、石崖庄、响河村发生最重,株受害率和角果被害率均达90%以上,平均每亩减产100kg,减产率68%~93%。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为了合理有效地防治茴香薄翅野螟,促进我县油菜生产的发展,笔者在多年调查基础上对茴香薄翅野螟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防治对策。
一、生物学特性
1.成虫
体长11~13mm,前翅长13~15mm。下唇须上翘达额的前部,侧面各节的基部黄褐色,端部黄白色;下颚须细长,上翘内弯,白色微黄;额面平滑前倾,黄白色;触角丝状黄褐色,干背覆白鳞,腹面具纤毛。胸背黄白色,颈片较暗,肩片稍淡。腹部黄白色。前翅淡黄色,外缘顶角至Cu1脉间有暗褐色斑,中室端有小暗斑;翅中部稍内在亚前缘、中室后缘及2A脉处各有1个小暗斑;外线黑褐点形,前缘至M2间外斜,M2之后内斜;缘毛灰褐色。后翅白色微黄,外缘淡黄褐色,亚缘脉纹上有褐色小点列;缘毛灰黄色,中段稍暗。前翅反面黄白色,前缘后缘及2A脉处各有1个小暗斑;外线黑褐点形,前缘至M2间外斜,M2之后内斜;缘毛灰褐色。后翅白色微黄,外缘淡黄褐色,亚缘脉纹上有褐色小点列;缘毛灰黄色,中段稍暗。前翅反面黄白色,前缘由基部至顶角内侧黑褐色,横脉处较尖宽;外缘淡黄褐色。后翅反面黄白色,前缘近基部及外缘色暗[1]。
2.幼虫
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25mm,体黄绿色,背中线为一黄色纵带,背侧线与气门上线连成一较宽的灰褐色纵带,气门线为淡黄色,腹面为淡黄色。头部黑色,前胸背板上的黑色盾板被背中线一分为二,形成二个近方形的黑色斑块,中后胸及腹部第9节各有4个黑色毛片排成一排;腹部1~8节背面各有6个黑色毛片,前4个大,后2个小,排成两排。尾节背面有两个黑斑。腹足趾钩二序缺环式[2]。
3.蛹
体长10mm左右,黄褐色,尾端黑褐色,腹部腹面有微突。
4.卵
块产,卵块形状不规则。初产时淡黄色或米黄色,经一昼夜后变为桔黄色或杏黄色。
二、生活习性
成虫产卵主要在油菜主茎上,也可在侧枝、果柄等处产卵。幼虫孵化后即可在茎杆上蛀食为害,或蛀入皮层下为害表皮及皮层组织,在茎上形成明显的害状;或蛀入幼嫩角果内为害籽粒,在角果表皮上仅留下细小的蛀入孔,该蛀孔逐渐变成黑褐色的小斑点。有的幼虫可在花序上吐丝缀花为害。幼虫脱皮时,有的在角果内完成,有的在枝杆上、在花序上或在叶片基部吐丝结成薄网并在其中完成。随着虫龄的增大,幼虫个体增长,食量增大,可不断的进行转角为害或转株为害,在油菜角果上造成一至多个孔洞,籽粒被蛀食一空,害状非常明显,是油菜开花结角期和角果成熟期的重要害虫。幼虫老熟后在田间、地埂或田块周边的荒草滩表土下做土茧越冬。由于该虫的为害特性,在青海省,人们把它叫油菜角野螟。
三、发生基本规律调查
1.据室内饲养观查表明,茴香薄翅野螟越冬幼虫在湟源于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15日左右化蛹率达到80%,6月25日以后化蛹率达到100%。成虫于7月8日开始羽化,7月15日羽化率达到49%,7月25日达到99 %,8月5日以后达到100%。
2.田间网捕成虫调查结果表明,湟源县油菜角野螟成虫于六月上旬开始发生,六月中旬成虫发生量明显增加,七月份为成虫发生高峰期。田间卵始见期为6月26日,高峰日为7月17日。
四、发生原因分析
1.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深度触及农业和粮食、水资源、能源、生态、公共卫生的安全。据有关气象资料报道,近44年来,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1998年和2003年是44年来青海高原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年平均气温比1971~2000年的30年标准气候值偏高1.25℃。增温主要出现在秋、冬两季,从1987~2007年的21年间,共有15年表现为暖冬。高原气温上升,冬季持续偏暖形成对害虫发育繁殖越冬的有利条件,致使害虫种群数量稳定增长且越来越大。
2.由于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比较效益的引导,我省油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种植区域越来越广。2000~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