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doc
浅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摘 要]“打小人”这种香港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活动,体现了当地人的精神文化,又有祈福驱除小人的内涵在内。本文以“打小人”为例,探讨香港非物质文化的困境和应如何得到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小人 继承与发展 传统风俗活动、极具香港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长洲太平清醮等,近年来受多方干扰,变得过分商业化、简单化,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如何传承与发展,成为热门话题。鉴于非物质文化问题丛生,笔者访问了香港铜锣湾鹅颈桥底“打小人”的梁婆婆和肇庆阿姨两个“神婆”,以“打小人”为例,探讨香港非物质文化的困境和应如何得到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一、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各小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份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特点在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世代相传,在各小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以提供此小区和群体的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1] 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固定、静态的文化而言的,其只能依附于活态传承人,藉助物质媒介(例如大坑舞火龙的火龙等)所反映的精神和价值。由于依赖于专业继承人,使这种活态的文化遗产更注重技能、技术和知识的传承。[2]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仅仅是一种现有的风俗活动、手工艺品等表面状况,更重要的,是保留其技术得以被承继且能在不同时代中改变与发展。例如凉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发展的是凉茶的配方,而非凉茶本身。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以上定义的基础上,主要分为五种类型: (一)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二)表演艺术; (三)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手工艺。[3] 而打小人,则正好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属于“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打小人” 每年到了农历二月初六(惊蛰),[4]每个农历月份的初六、十六和廿六,还有“除日”[5]都是经常打小人的好时机。“打小人”通常由女性来做(俗称神婆)。根据陈云的描述,认为鹅颈桥在过去未填海之时,位处出海的河涌地带,由于形状貌似鹅颈,因此名为鹅颈桥。而道教的天、地、水三官均在此能反映,“各司其职――天官赐福,地官赦罪,临水驱邪赶鬼打小人,有借水解厄之意。此地乃交通要冲,四房都有十字路口,驱邪送鬼,有路得走也。”[6]所以,鹅颈桥成为香港“打小人”的主要文化空间。虽然其他地区仍有打小人风俗,但鉴于各地只在惊蛰进行风俗活动,因此笔者在2014年11月18日(农历九月廿六)在铜锣湾鹅颈桥进行观察,打小人的步骤大概分为八步:全程共历时20分钟左右(以梁婆婆为例)。 (一)奉神:利用香烛供奉天地神明。神婆给予我七支香,其中各三支拜祭后插在两边的香炉上,还有一支,则由神婆念咒后也插在右边的香炉上。 (二)禀告:把委托人的姓名写在百解灵符上,无需生辰八字。若有特定小人,则将小人之名字分性别写在“男小人”或“女小人”之上。 (三)打小人:用曾穿过的结实木屐作工具,把小人纸放置在砖头之上,开始大力殴打、伤害小人纸。在殴打时口中念念有词,念出口诀。[7] (四)祭白虎:打完小人后,则把打碎的小人纸放入黄色的纸老虎中代表白虎,把肥猪肉抹在纸老虎的老虎嘴上,寓意老虎吃饱便不应伤人。之后把纸老虎烧化,再撒上绿豆,意味赶走小人。 (五)化解:先用百解灵符和解灾纸对本人全身进行拍打,并进行烧化,神婆口中一直念念有词。之后撒芝麻、绿豆、红豆等,目的是令小人走散。 (六)祈福:希望从此趋吉避凶、转向好运。化解为消极的方法,而祈福则是积极的。神婆把贵人纸不断围绕本人并口中念念有词,说尽祝福之话,之后便烧化。 (七)将元宝、金纸、银纸、冥钱、神衣、衣纸等焚化,称之为进宝,即是把这些东西供奉给鬼神。 (八)打杯:将两个半月形,一面平坦一面向外弯的木块掷出,平坦向上是阳杯,向下是阴杯,若掷出一上一下则仪式完成。 “打小人”虽是传统风俗,不少人认为居住于城市,“打小人”只是迷信风俗活动。且“白虎吃人”的说法也并无适时地转化为都市传说,因此对都市生活并无带来负面影响。则为何仍要对“打小人”进行保留?根据王文章先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特点的概述”可发现“打小人”符合基本特点中的“活态性”、“传承性”、“独特性”和“流变性”,因此得以保留:[8] “活态性”:“非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