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溪砚史-清-吴兰修.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岩 肇庆府东三十里有山曰斧柯,在大江之南盖灵羊峡之对山也。斧柯山峻峙壁 立,下际潮水。自江之湄登山行三四里即为砚岩。先至者曰下岩,岩之中有泉出焉,虽大 旱未尝涸。岩有两口,其中则通为一穴,大者取砚所自入也,小者泉水所自出也,故号曰 水口。陈公密所开也。(宋无名氏《端溪砚谱》)         下岩北壁石盖泉生其中,非石生泉中,则润可知矣。岩之中有泉珠散落,如飞雨不 绝。北壁石眼正圆,有青、绿、碧、紫、白、黑晕十数重,中复有瞳子。南壁石即泉水半 浸者,稍不及北壁,眼之晕色皆少淡。(同上)         兰修按:泉生石中,非石生泉中,端石精腴尽此二语!         乾道癸巳,高庙尝书翰墨数说以赐曹勋。其一云:“端璞出下岩,色紫如猪肝,密理 坚致,潴水发墨,呵之即泽,研试则如磨玉而无声,此上品也。中下品则皆砂壤相集,不 惟肌理既粗复燥,而色赤如后历新坑,皆不可用。”(张世南《游宦纪闻》)   下岩石细,扣之清越。鸜鹆眼圆,碧晕明莹,石嫩甚者如泥无声不著墨。清越者温 润,著墨快,不热无泡,良久微渗若油发艳。(米芾《砚史》)      兰修按:高似孙《砚笺》引《砚史》云:“嫩甚如泥无声不著墨快无泡”其文脱误不 可读,今存原本然,石嫩如泥无声乃水岩上品,米云不著墨,何也?      下岩旧坑卵石黑如漆,细润如玉,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有眼,眼中有晕,或六七 眼相连排星斗异形。石居水底,须千夫汲水,篝火下缒,深入穴中方得之。又一种卵石去 臕方得材,色青黑,细如玉,有花点如筯头大,碧玉清莹,与砚质不同。唐吴淑《砚赋 》所谓点滴青花是也,故名青花子石,今讹为青花紫石,李长吉诗已讹作紫字,其实未尝 紫也。青黑之中或有白点如粟,排星斗异象,水湿方见,扣之无声,磨之亦无声。此品唐 时已难得,庆历间坑竭,已上二品石久用锋芒愈出,不退锐,不假磨砻。下岩止有一坑出 此二种石,别无新坑。所谓新坑,盖原坑已尽而别开一坑,下岩则否。(赵希鹄《洞天清 录》曹昭《格古要论》同)   兰修按:端石精妙尽在青花,以细为上,其至碎者如纤尘之蒙、如澹墨之晕,此乃绝 品。非其质本黑,云黑如漆者,误也。又按:水岩石皆有外臕包络,所谓卵石子石也,非 别一种。      石色深紫,衬手而润,扣之清远。石上有点,青绿间晕圆小而紧者,谓之鸜鹆眼,乃 下岩石也。(魏泰东《轩笔录》)         中岩      下岩之上曰中岩。(宋《端谿砚谱》)         中岩南壁石与梅树岩同而少胜北壁石,与下岩南壁石相类而少劣。(同上)         中岩旧石色紫如嫩肝,细润如玉,有眼小如绿豆粒,纯绿色而无晕,或有绿条纹或白 条纹,盖(竖)而圆者为眼,横而长者为条纹。外有黄臕胞络,扣之无甚声,磨墨亦无 声,久用锋铓不退,不假磨砻,今此坑取之亦竭。中岩新坑色澹紫,眼如鸲鹆,重晕而 紧,其中如瞳人。石老者扣之有声,嫩者扣之无甚声,磨墨则有微有声,久用锋铓退乏, 必假磨砻。今此品亦难得,遂为稀奇之宝。世人见其稀有,又目未尝见古砚,遂曰此砚为 下岩旧坑,不知去下岩已低三等矣。(《洞天清禄》)         上岩   中岩之上曰上岩。(宋《端溪砚谱》)         上岩有三穴。上穴曰土地岩,以土地祠居其上名焉。中穴曰梅树岩。下穴,今石工称 中岩者是也。   下穴两口,其间通为一穴,皆中岩也。土地岩亦有两穴,其中亦相通.土地岩石色带 黄赤,眼亦如之;梅树岩石微黄赤,稍轻而带灰苍色,眼黄绿。(同上)   上岩在山上,石干紫,色深理粗性硬,眼黄差不圆而青,色淡。其岩深处间有润者。 其着墨者,初用半月前甚快,盖细砂石所发出理也。半月后则退,生光挞墨,又须以柔石 发之,已而复然;拒墨者,虽新成便拒墨,此等石扣之皆坚响而老。(《砚史》)         龙岩   自上岩转山之背曰龙岩,蓋唐取砚之所。后下岩得石勝龙岩,龙岩不复取。(宋 •《端谿砚谱》)   自上岩转而南,凡百余步至龙岩。(杜绾•《云林石谱》)   龙岩石色正紫而细润不及下岩。(同上)   龙岩石深紫,眼少,類中岩半边山。(高似孙•《砚笺》)         半边山诸岩   自山之下分路,稍东至半边山诸岩。(宋•《端谿砚谱》)   半边山诸岩有大秋风、小秋风、兽头、狮子、桃花河头新坑、黄坑等名,皆在斧柯山 下,蓋山之麓也。(同上)   半边山诸岩石色少灰青,与下岩南壁石、中岩、北壁石相类,但眼不及下岩,则眼晕 少尔。(同上)   半边山眼近南者眼大晕差少,近北者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