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证治经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证治经验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痛)是由呼吸系原发病发展所致,多数因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所造成。本虚标实,是肺心痛常见之特征。对本病之治疗可以分为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的分期辨治为主。急性发作期是以清为主,结合化痰,佐以活血,并注意患者禀赋体质,权衡虚实。既顾其本,又不碍邪,寓补于清之中。在缓解期中或以益气养阴,或以健脾补肾等扶正固本,同时。或佐以清热活血,或佐以活血蠲饮;始终抓住“血瘀”这个共性。注重活血行癖,以达到改善心肺功能之目的。在肺心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常贯穿着清热(或蠲饮)、活血、补虚三法,只是所处阶段不同。其侧重亦不同。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证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9.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7)08-1581-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呼吸系原发病发展所致,多数因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所造成。肺心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发病率较高,常发于初春及寒冬,临床所见为咳喘、痰多、紫绀、水肿等症。根据肺心病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辨证,基本上归属于咳嗽、痰饮、喘证、心悸、水肿、瘀血等范畴。
1 病因病机
中医虽无相对应病名,但历代文献论述却有甚多相似之处:《灵枢“肺手太阴之脉……是则肺胀满膨膨而喘咳”。《丹溪心法“有嗽而肺胀塞遇不得眠者,难治”。其病因甚多,病韧起时与六淫、情志、饮食、劳欲等关系较密切;病之中后期痰浊、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可使病情缠绵难愈,同时又是发生各种变证的重要病因。病机上常因屡患肺疾,正虚邪恋,痰浊潴留于肺,肺气宣降失司,发为咳、喘等表现;且因肺朝百脉,助心气以行血脉,病久及心则血脉瘀阻,况且津血同源,痰瘀同源,病之中后期亦可由痰夹瘀、痰瘀互结而加重病情;若复感外邪也可诱使病情发作加剧出现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可伴发热及其它变证等。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发病时多为本虚标实之候,有邪者为实,邪塞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为虚,肺不主气,肾失摄纳。病位在肺,继则及心、脾、肾、脑。此外,尚见肾虚水泛,上凌于心,临证喘逆、紫绀、心悸、水肿并现。若肺心病在气道阻塞,通气功能严重受损之时,再复加新感诱发、邪热引动肝风,可出现神昏、烦躁、抽搐等证,进而昏睡嗜卧,出现痰浊内闭、蒙蔽清窍之象。因而,认为肺心病是以肺、心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根据肺心病病程长,发展缓慢,证候相继出现,一旦形成,本元多虚,以及反复感受外邪是促使肺心病形成与进展的主因,这一病因病机与临床现象,可归纳肺心病之病理特点为“热”、“痰”、“瘀”、“虚”,这四个病理特点互相关联,不能孤立对待。
2 辨证要点
2.1 痰由热生 肺心病因痰作咳,因痰致喘。痰与饮,清稀为饮。稠浊为痰。痰字训诘为胸上液者,本为人身之津液,因受肺热煎熬凝结而成,故热乃生痰之因由。《儒医精要》中有曰:“却以痰能生火,而不知火能生痰也。”“痰者,水也,标也;火者,热也,本也。”说明痰不仅能缀而化热,亦是因于火热丽形成,痰与热在一定条件下是互为因果的。肺心病感受外邪。以热邪为多见。即使初起遇风寒,其表邪不解,亦可郁而化热。所以强调肺心病之痰多由热而生。
2.2 瘀与痰水临床常见肺心病病人的面色、唇舌、爪甲呈青紫;实验室检测提示多有高凝状态。此为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血流缓慢以致瘀血阻滞常可引起痰浊内停、水道不利。《玉机微义》云:“人之血气流行无一息之间断,才有塞滞,津液凝积,郁而成热,痰遂出焉”。说明痰可因气血瘀滞积热而成。《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血证论》:“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阐述了瘀与水的关系。故见“气滞痰聚发面为喘为咳。”血淤水停,水液涩渗脉外,泛溢肌表发为水肿。
2.3 本虚标实 肺心病是在肺之肃降、心之行血、肝之疏泄、脾之运化、肾之摄纳功能失调或低下的内因基础上形成的。前人对痰、喘也有虚、实之别。景岳曰:“虚痰者何?谓其元气已虚也。”又曰:“凡虚喘之证,无非由气虚耳,气虚之喘,十居七八。”本病患者多年及中衰,形赢气弱,本元皆虚。又有外邪、痰热、水饮、血瘀等夹杂,“脏腑之虚为病之本,夹杂兼证为病之标,本虚标实为肺心病常见之特征。”
3 分期辨治
肺心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在急性感染期多属外感新邪诱发,郁而化热,热炽伤津所致。症状为咳喘,痰多黄稠,胸闷气短,面色青紫,舌下瘀筋明显,脉象滑数或细数等。可见肺心病在急性感染期是以痰热、瘀滞为主,偏于实证。然而,从临床上对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冬病夏治”,用益气健脾补肾法多获良效的现象来看,肺心病的缓解期则多以气虚、脾肾虚弱为主。偏于虚证。因为肺心病在不同阶段的病情演变过程中,常常是虚实互见,既有虚证表现,又有外邪、痰热,水饮、血瘀夹杂。这些夹杂兼证统称“标实”。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