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论文投稿.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类论文投稿

文学类论文投稿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文学类论文投稿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文学类论文投稿篇1  浅论现代汉语助动词   摘要:助动词作为汉语语法体系中数量不多的一类词,在定义、名称、词性、分类、数量等方面却无不存在争议,由此奠定了它在汉语语法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对现代汉语助动词研究进行回顾,旨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中找出其演变发展的规律,服务于汉语本体及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助动词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现代汉语;助动词;能愿动词;情态动词   对助动词的研究最早始于《马氏文通》:“如‘可、足、能、得’等字,则谓之‘助动’字,以其常助动字为功也。”此后众多学者对之展开了渐细渐微的研究,先后掀起两次研究高潮,得出许多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时至今日,对助动词定义、词性、分类等根本性问题存疑者仍不在少数。为揭开这一特殊词类的神秘面纱,本文对现代汉语助动词研究进行了详尽的回顾与探析,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铺垫。   一、闪烁其词的定义   汉语语法中词类大多有相对固定的名称,并为古今中外的学者所承认和沿用,但助动词在各方面却一直广受争议。因此,现行的语法书对它的定义也多数采取了回避态度。下面从以下几个角度归纳助动词的定义类别。   (一)从意义角度定义的   陈望道(1978):“一般所谓助动词都是衡量或评议事理的趋势的,所以称为衡词。”张静(1981):“能愿动词是表示可能或意愿的词。”胡裕树(1981):“表示可能的动词叫助动词。”吕冀平(1983):“能愿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意愿等意义的词。”刘月华(1983):“能愿动词多数表示意愿,少数表示可能。”高名凯(1986)把此类词命名为“能词”并解释为:“所谓‘能’就是说明历程或动作到底是属于可能或是属于应然,或是属于允许的等等。”刘景农(1994):“能愿词是在动词前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邢福义(2004):“表行为或状况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意愿性。”   (二)从语法功能角度定义   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中对助动字的定义是:“如‘可’、‘足’、‘能’、‘得’等字,则谓之助动,以其常助动字为功也。”章士钊(1907)在《中等国文典》中说:“助动词者,所以助动词也。”[1](P24)周法高(1961)在《中国古代语法·造句编》中说:“助谓词,如可、得、能、足、敢,通常加在谓词的前面,修饰谓语,有时可以单说者省略它后面的谓词。”[2](P57)周秉钧(1981)在《古汉语纲要》也指出:“助动词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帮助动词表达意义,不能作主要的动词,所以叫助动词。”王力(1984)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指出:“词置于主要动词之前,以助其势者,曰助动词。”   (三)两者兼顾的   林杏光在《汉语五百句》里说:“助动词是用在主要动词前面起辅助作用的词。”[3](P136)高耀墀在《现代汉语语法》修订本指出:“经常111前边,表示可能、必要、意志或愿望的动词,也叫助动词。”李临定在《现代汉语动词》指出:“助动词是表意愿、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在句法结构中它经常位于主语和另一个动词短语之间,起着一种谓语性的‘辅助’功能,因而称为助动词。”[4](P127)甘玉龙、秦克霞的《新订现代汉语语法》(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提出:“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它是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可能、应该、必要、意愿等意义的动词。”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对它的定义是:“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二、众说纷纭的名称助动词,也叫能愿动词、衡词、能词、能愿词、情态动词。从这些名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它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的特殊地位。这类词的名称繁多,常常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目前在学术界“助动词”、“能愿动词”这两个名称并存,其他说法则很少有人采纳。   纪漪馨(1986)认为:汉语中这种表可能和意愿的词,有助动词和能愿动词两种说法。前者划的范围大,后者小,前者包括了后者。称助动词,是就语法功能而言,称能愿动词,则是从意义而言。能愿动词可以看作是助动词的一部分,因此两个概念并不矛盾[5]。薛国富(1989)、鲁健骥先生(1999)、周有斌(2007)都赞同上述观点。   (一)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这一术语最早见于五十年代问世的《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这一名称有人认为是借鉴自英语的Modal verb,有人认为源于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所谈的“能愿式”:“能愿式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可能式……用‘能、可、必、该’一类的字表示;第二种是意志式……用‘要、欲、肯、敢’一类的字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