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历史研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岛历史研究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题 目 百年青岛 百年劈柴院 学 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 专业班级 交通运输142班 学生姓名 莫丽芳 201424103 学生姓名 王萌萌 201424105 学生姓名 夏姝婷 201424107 2014年6月26日~7月2日 百年青岛 百年劈柴院 一份美食网站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小吃街榜单在微博上经过央视、人民网等媒体的转发后异常火爆。近4万网友参与讨论,阅读量更是高达近5000万。在这份热传的榜单中,青岛市民最熟悉的劈柴院就位列其中,除了本地市民纷纷发微博讨论,也让不少外地游客回忆起青岛美食。经劈柴院管理办公室的统计,劈柴院现有50多家美食店铺,年客流量达到百万人次。 青岛最古老,最传统,老青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美食长廊——劈柴院。即便是在时尚潮流如此迅速发展的今天,当你走进劈柴院,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古色古香的传统美食的氛围。来青岛,一定不能错过劈柴院的特色小吃。 2009年元旦,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位于青岛市中山路区域、历经百年风雨的劈柴院,经过市南区政府一年的设计、招商、拆搬迁、整治和维修后,在锣鼓声中迎来了新生。青岛各界群众,满怀喜悦的心情,来到这片令老青岛人梦魂牵绕的热土,去体味久远的历史、品尝甜美的生活...... 一、从劈柴市到劈柴院   青岛劈柴院位于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天津路围合的街坊,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有不同方向的三个入口,旧时劈柴院中间道路是大青石条铺就的十字巷,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江宁路。“江宁”,是“南京”的古称。所以,这里也是青岛最早的“南京路”。   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以前,位于大鲍岛一带的劈柴院还是一片以经营劈柴、竹竿、杂项为主的集市。那时的劈柴经营已经初步形成了社会分工:崂山地区的山民将砍拾的杂树枝木,捆扎成大木筏从海上运往青岛前海一代,然后卖给劈柴收购。每逢农历初一、初六为大集,大集之时这里的交易十分活跃。每年的冬季到来之前,往往是柴草经营的旺季。此时四乡八疃的民众都要来这里选购劈柴竹木,或用于架房盖屋,或烧柴煮饭取暖过冬,有些海西(胶州湾西)的人都乘船过来赶集买卖柴草。当时来这里拉木料劈柴的大马车、小推车、人拉肩挑、车水马龙、尘土飞扬十分热闹,久而久之,人们就将这里这里称之为“劈柴市”了。   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之后,对青岛进行了首次城市建设规划。规划将菲特烈大街(今中山路) 至侯汉娄阿街(今德县路)以南的区域为经贸商业区和德人居住区;大鲍岛一带被规划为华人、劳工居住与商业区。新的城市规划大大限制和影响了劈柴市场的规模,加之煤炭金属的应用,劈柴交易被逐步发展起来的特色餐饮所替代,而柴草、竹竿、渔具等杂项交易则被推到了后海一代销售。因为劈柴市也销售竹竿,人们年底在此分红,该处又位于十字街一带,因此劈柴院还曾经有过“竹竿巷”“辟财院”(即分红)“十号院”“批采院”(批发采购)等称谓,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劈柴院”最终为青岛市民所接受并成为正式的称谓载入史册。 二、青岛最早的美食城   从德占初期至40年代末,劈柴院的特色小吃已经形成规模。在江宁路十字路周边,大小饭庄酒馆遍布,熟食冷食摊位经营琳琅满目,锅饼、炉包、馄饨和豆腐脑最为有名,劈柴院早已成为远近闻名青岛最早的小吃名吃美食城。   其实早在劈柴市场发展的同时,这里的小吃也随着发展起来。早期劈柴院的小吃是随着初一、初六赶大集流动经营的,一般是白天出摊晚上收摊。大集之日一大早,大些的餐饮业户就择地围起摊位,而那些小本经营的小户,则在家提前做好火烧、饼子、小豆腐之类的食品流动销售。天晌之际,那些到此采购柴草的民众人饥马乏,趁机来此大饱口福,也有的民众就是专门来此赶集品尝小吃的。   在劈柴院众多的餐饮业户之中,一家姓周的青岛人创办的周记“锅贴铺”后来居上,成为劈柴院甚至是青岛餐饮界耀眼的明星,这就是位于中山路与天津路交汇处的春和楼。   周记“锅贴铺”位于青岛市天津路,于1819年(清光绪十七年)开业。周记锅贴铺的锅贴远近闻名,畅销劈柴院。随着经营的不断扩展,周家看到了劈柴院发展的商机,于是果断的抢占劈柴院有利位置兴建饭庄,将周记“锅贴铺”更名为“春和楼”。后来“春和楼”对店面进行了全面装修改造,外部装潢古香古色,体现典型的民族特色。内部布置尽显典雅气氛。“春和楼”以经营山东省风味菜为特色,开始还有天津风味的菜肴,后聘用烟台福山人林重孚为经理,林所擅长的山东菜系逐渐代替了原先的天津口味,其主要名菜有“葱爆海螺”、“白扒鱼翅”、“清汤燕窝”、“ 香酥鸡”等,现在只有香酥鸡以及银丝花卷、水晶包子等富有天津风味又受顾客欢迎的特色菜肴面点保留下来。近年来,春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