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凋亡:微观生死之下想像爱丽丝的长脖子与柯南变身杨倍昌国立.DOCVIP

细胞凋亡:微观生死之下想像爱丽丝的长脖子与柯南变身杨倍昌国立.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胞凋亡:微观生死之下想像爱丽丝的长脖子与柯南变身杨倍昌国立

細胞凋亡微觀生死想像愛麗絲的長脖子與柯南變 楊倍昌 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院 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細胞生死的幻想 一百五十年前,英國Lewis Carroll 幻想出小女孩愛麗絲的冒險故事《愛麗絲漫遊奇境》童話裡,無厘頭的兔子、抽煙斗的毛蟲,慫恿著愛麗絲喝藥水、吃蛋糕、咬蘑菇、搖扇子,經過了十二次的快速變身,隨意讓身體變大變小,最後竟然還可以恢復原來的模樣。功效最厲害的是上面躺著毛蟲的蘑菇。愛麗絲咬了一口右邊的蘑菇,下巴馬上撞到了腳;再咬左邊的蘑菇一口,結果脖子變長,還高過樹頂;東咬咬、西咬咬,身體一下變高、一下縮小。 在細胞的體積大小維持穩定不變的前提下,要改變脖子的長度、身體的大小,必定會面臨改變細胞數量的難題。組成下巴、脖子的細胞生長分裂,細胞數變多,就可以讓下巴、脖子變長。但是,縮小時,如何減少細胞數量呢?現實世界上,生物細胞真的會嗎?如果突然說:「人身體內,不只是細胞分裂生長,每天,都要死掉上百萬個細胞!」,會相信嗎? 細胞生死的生物性 細胞層級的生死,是微觀的,肉眼看不見。?生長?,細胞數量由少變多,醒目而簡單,建立出個體成長、發育的基礎;細胞「滅亡」,則多半視為由正常到異常的變化,由存有而幻滅,由多變少。死亡的細胞通常很快就被清除,不易追蹤,多半只能在「意外、病態」的狀態下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 一百年前,細胞滅亡只是少數病理學家偶而描述的異常。現在,動物細胞會死亡,而且是主動自我滅亡,已經是生物學的基本常識。生長複製,組成細胞數量增多,生物個體由小變大;構成器官組織細胞死亡後,數量變少了,器官組織就會萎縮、變小。甚至於,要是細胞只顧著生長而不死,人不只是罹癌,連手上的手指頭都會連在一起。 大略來說,細胞死亡有兩大類型:壞死(necrosis)與凋亡(apoptosis)(圖一)。動物細胞的壞死多半是發生在遭遇極劇烈的惡劣環境。壞死細胞的細胞膜出現穿孔、膨脹、產生空泡,最後,細胞結構瓦解,內容物四散,常常會引發劇烈的免疫反應。相對於水球炸裂似的壞死,細胞凋亡的過程則較為「安靜而有序」。起先,細胞膜會跟滾開水一樣起泡泡,細胞核皺縮,DNA斷裂,細胞崩散成許多包著完整細胞膜的小顆粒。之後,被周圍的吞噬細胞吞掉而消失,很少刺激免疫系統。基本上,細胞凋亡是一種內的主動自毀程序,是一種計畫性死亡(program cell death)。它的啟動與胚胎之發育抵抗不良環境有關。實,壞死和凋亡常常混雜出現:組織損傷的大規模細胞壞死區,會有些凋亡的細胞;而細胞凋亡發生的末期,也有許多壞死細胞。 圖一細胞死亡壞死與凋亡壞死細胞的細胞膨、空泡,最後,細胞瓦解四散。凋亡細胞細胞核皺縮,細胞散成許多包著完整細胞膜的小顆粒。之後,被周圍的細胞吞而消失凋亡凋亡細胞空泡,瓦解四散壞死 看見細胞凋亡 很早以前就細胞死亡現象。光是有人看過、說過零星,並無法建立出堅固的知識,開啟新視野。以細胞凋亡這種特殊的死亡現象來說,1885年Walther Flaming就發現在哺乳動物的卵泡表皮細胞間偶而會有萎縮、核散裂的細胞變化,他稱之為chromtolysis,強調染色核質(chromato-)的裂解(-lysis)。只是,當年研究發育生物學的人無法了解它的意義。關鍵的病理研究要等到1971年,John FR Kerr透過血管結紮造成肝萎縮,組織消失的病變,有效而穩定的引發大量典型的壞死classical necrosis)及萎縮型壞死shrinkage necrosis)。次年,John FR Kerr, Andrew Wyllie和Alastair R Currie再透過電子顯微鏡,細緻的描述這些萎縮型壞死細胞的細胞膜、胞質、核與胞器等等的變化。重新替它取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apoptosis,希臘語的意思是指:墮落、離枝飄落。中文翻譯成細胞凋亡。到2016年9月為止,這篇文章被引用次數16008次(retrieved: 2016/09/28google search)。在生物學的領域裡,它的知名度可說是名列前茅。 雖然如此,這種博物誌、集郵式的觀察知識,能讓生物學家深入討論的議題並不多1973-1989年之間,生醫學界以apoptosis/program cell death 為議題的研究文章數量每年都不過十來篇,那種 “在某某條件,也有細胞凋亡”的me-too研究模式。主要的工作細胞凋亡放射線照射、病原菌感染、化學藥品害引起細胞凋亡 研究細胞凋亡的 2000年之後,研究細胞凋亡的文章快速增加,每年都有上萬篇相關的研究。更因為Sydney Brenner、Robert Horvitz、John E. Sulston三人以新桿秀麗線蟲 (Caenorhabditis elegans) 為模式動物,研究細胞死亡的基因調控與器官發育,獲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