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相对论预言奇妙天体.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义相对论预言奇妙天体

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奇妙天体——黑洞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运用于恒星演化终局问题的研究所得的一个必然命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一神奇的星空怪物吸引了众多智者的注意力。人们利用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和热力学来探索黑洞的内禀性质;使人惊奇地发现黑洞不但不黑,同时黑洞的熵不会减少;被黑洞无情吞噬的物质和光的大量的信息在进入黑洞的过程中被刮光,从而使黑洞的层面从外部宇宙所能看到的并不具有任何可识别的特征,这种不可识别的现象被物理学家称作“无毛”原理。黑洞,通过科学家们几十年不懈的探索,已为它赋予了丰富的物理学内涵。 5、1 黑洞概念的形成 黑洞的概念要追溯到十八世纪末叶,1783年,英国乡村牧师约翰·米歇尔(J.Mitchell)在皇家学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文中指出:“从恒星发出的光,由于受恒星引力的影响,光速有减慢的趋势”。这就是牛顿力学框架中黑洞概念的初期思想。1798年,法国大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P.Laplace)在法国天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说道:“质量和密度都很大的物体会成为不可见的”。在他的传世之作《宇宙体系论》中写到;“一颗密度与地球相同,直径比太阳大250倍的亮星,由于它的自身的引力会使它的任何光线都到不了我们这里,由于这种原因,很可能使得宇宙中最大的明亮天体也会变得看不见”。拉普拉斯的这一见解是非凡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已预见了黑洞的存在。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这个理论阐明了强引力场中的时空性质以及物体运动的情况。论文发表几个月后,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在俄国前线休息期间开始思考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内涵。史瓦西根据爱因斯坦的关于引力对光的作用这一理论得出一个可怕的临界半径,这一半径通常被称之为史瓦西半径,其大小为:。其中G是牛顿引力常数,c是光速。史瓦西预言:当某个天体的半径小于rg时,光和其他物质都不能从它上面逃脱掉,这个天体将会“隐然而逝”。一个质量和太阳一样的黑暗天体,史瓦西半径只有3公里,而质量和地球一样的黑暗天体,史瓦西半径还不到0.9厘米。史瓦西的观点当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理治只被当成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数学解。 20世纪30年代,苏联理论物理学家列夫·朗道(D.Landau)记下了一些轰动的、沉思已久的想法:恒星中心由一个高密度星体组成,而这个高密度恒星大部分由不带电荷的叫做中子的亚核微粒组成。他把写好的论文送给哥本哈根的尼尔斯·玻尔。玻尔把此论文发表在具有最高国际声誉的科学杂志《自然》上。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R.Oppenheimei)和他的杰出助手海特兰·斯纳德(H.Snydor)拜读了朗道的论文,这篇充满新颖创意的论文使他们获益非浅,但有不足之处,奥本海默和斯纳德指出,当大质量恒星的核燃料耗尽后并完全冷却下来时,再没有热膨胀和辐射作用的排斥力去平衡自身引力,该天体在强大引力作用下无休止地塌缩下去,当塌缩到某一临界大小,便会形成一个封闭的边界(后称为“视界”),视界之外的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视界之内,但视界之内的物质和辐射却不能跑到外面,最后将成为一颗“黑暗的天体”。美国物理学家惠勒(J.Wheeler)在二战后把注意力转向了宇宙学,并对有关引力坍缩可能性的部分发生了兴趣,惠勒开始没有同意奥本海默的思想,但最终他的得到的结论却与奥本海默基本一致。惠勒继续更进一步研究,并把“引力作用下完全坍缩的物体”命名为“黑洞”。 黑洞是一种极为奇特的天体,它既不像恒星,更不像行星,严格来讲它并不是星,而只是宇宙空间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的表面是一个封闭的球面,人们称之为视界。黑洞的视界是将黑洞的内部与外部空间完全隔离开来。外来的辐射和物质可以进入视界之内,而视界内的任何物质都不能跑到视界之外。黑洞的视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性质,根据广义相对论,强引力场使黑洞附近的时间变慢,并且离视界越近,时间变得越慢。如果把一个时钟放在黑洞的视界上,时钟就会停顿(意味着时间停止)。时间是一种频率的周期性过程,与时间一样,其他频率的周期性过程在黑洞附近也会发生频率变慢的问题。频率变慢即波长变长。因此,天体越靠近黑洞,它的光谱红移就越大。 5、2 黑洞的探测 图9-9为惠勒正在讲演黑洞 黑洞是科学史上极为罕见的科学命题之一,在没有任何观测到的证据证明其理论是正确的情形下,作为一个模型已被发展到非常详尽的地步。怎样才能使人相信一个其依据只是基于令人怀疑的广义相对论的计算所得到的推论是正确的呢?况且黑洞是黑的,怎么能看到它呢?惠勒曾打比方说道:“你曾经去过舞会吗?你看到过年轻的男孩穿着黑色晚礼服而女孩穿着白衣裳在四周环绕着,当灯光变暗时,你只能看到这些女孩。所以女孩是正常恒星,则男孩就是黑洞。你看不到这些男孩,但是女孩的环绕使你坚信,有种力量维持她在轨道上运转。 图9-9为惠勒正在讲演黑洞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