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的工业化与都市化.ppt
【都市聚落與都市化】 第十二章 都市與都市化 製作:李柏翰 96.5.21 ◎聚落的型態 聚落—集村 聚落—散村 一、都市化歷程及其影響因素 1.都市的特徵:都市是人口高密度群居的地方,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特徵如下: (1)都市一般出現在地點、位置條件佳的地方,因有利於工商業的興起與發展。 (2)都市的產業密集,人口密度高,人口數量大。 (3)都市居民主要從事非農業活動。 (4)都市通常成為周圍地區的文化、政治、經濟中心,土地使用密度高,房舍聚集,公共設施規模較大。 (5)都市通常是最早接受新資訊,改變人類生活型態的核心地區,更是引導人類歷史發展的創新中心。 2.都市化的定義 (1)「都市化」的定義:指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的人口由鄉村為主導轉變成以都市為主導過程.。 (2)「都市化歷程」:是一個「人口向都市移動的過程」,也可以說是「都市地區因經濟發展所引起的人口分布改變之過程」。 (3)「都市化」與「都市成長」 3.工業化與都市化:都市化和工業化息息相關 (1)工業化對都市與鄉村的影響: (2)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都市化歷程 ?「開發中國家」的工業化與都市化 ?開發中國家的工業發展較晚,但仍吸引大量鄉城移民。主要原因:因貧困鄉村的人口推力過大而形成。 ?例如:中南美洲的大地主制,讓大部分留在家鄉的農民缺乏追求富裕的機會,因而只好到繁榮的都市尋找機會。再加上高出生率,造成了快速的都市成長。 4.都市化程度 (1)「都市化程度」:指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總人口中居住於都市的比例。 (2)全球的都市化程度:以全球而言,近兩百年來都市化程度持續增加。 1800年2%?1900年4%?1960年33%?2003年49% (3)都市化程度具有空間差異 ? ?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都市化程度普遍較高,但是開發中國家的都市化程度不一定與經濟發展成正相關。因為開發中國家的鄉村人口大量湧入都市,再加上都市人口自然成長速度快,所以都市人口比例高,但是經濟發展程度卻並未迎頭趕上。如下, ?墨西哥的都市化程度已達到75%,但是墨西哥的國民所得在2005年僅有6775美元,並非已開發國家的水準。 ?巴西的聖保羅市人口約1268萬人,約佔巴西人口(2004年約1億8400萬人)的1/10,但是巴西的國民所得僅大約3450美元(臺灣2005年的國民所得平均為15271美元)。 ?如墨西哥的墨西哥市、印度的孟買與巴西的聖保羅,雖人口超過1500萬,但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而言仍屬於較低的。 ? 1990~2000年間移入都市的人口比例,最高者為奈及利亞首都拉哥斯的75%,意謂著當地的鄉村人口湧入都市尋找工作機會,但並不代表拉哥斯的工商業發達。 ◎都市成長與都市化 1都市成長:指一地都市人口的增加率(小)於或(等)於一國(地區)總人口增加率,此係都市人口本身的自然增加。 2都市化:指一地都市人口的增加率(大)於一國(地區)總人口增加率,表示都市人口除了自然增加外,另有鄉村人口向都市移入的社會增加。 ★衡量都市化程度的指標 1(都市人口比例):居住都市地區人口數占全國人口數的比例。 2(非農業人口比例):即二、三級產業人口占總產業人口的比例。如英98%、美97%、日94%、臺灣90%、緬甸31%。 (4)臺灣的都市化程度 ?1961年39.7%?2001年77.9%,屬於高度都市化的地區。 ?臺灣自1970年代因工業發展而經濟起飛,都市人口也進入快速成長階段,但1980年代之後,逐漸因經濟進步,都市人口的自然成長速度減緩,而鄉城移民所帶來的社會增加就成為都市發展的動力。 二、城鄉關係 1.城鄉關係的意義 (1)城鄉之間互相依賴,亦會因利害衝突而趨緊張。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關係,稱為城鄉關係。 (2)城鄉關係愈趨複雜:都市快速的發展,使都市範圍與影響圈不斷擴大,因而逐漸侵入了原為鄉村的地區,城市與鄉村因距離接近而界線模糊,往來更頻繁,相互關係也愈趨複雜。 2.城鄉的互補、依賴與共生關係 (1)城鄉的互補關係:因為城鄉之間的功能有其區域差異,於是產生相互需求的關係,這種彼此相互依存的供需關係,稱為「互補」作用。如下, (2)城鄉的依賴與共生關係:城鄉之間是一體兩面,有著「依賴」與「共生」的相互關係。如下, 三、城鄉關係的轉變 1.城鄉之間的對立 (1)對立的產生: ?都市中過多的人口造成環境惡化,產生大量的垃圾與污水,通常會堆積排放至鄉村地區。 ?都市中有許多就業機會、休閒娛樂、商業服務機能、以及衛生醫療服務機能等;但鄉村地區卻遠遠落後,於是城鄉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甚至產生居民的意識與行為上的隔閡與衝突。 (2)對立的例子:如臺灣各地經常爆發鄉村居民阻止都市垃圾進入堆置的垃圾大戰。 2.城鄉關係的轉變 (1)緩和城鄉關係的最好的方法:建構「城鄉共同體」,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