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武器发展史
化学武器的发展历史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僵持阶段,4月22日,在比利时伊珀尔地区,德国军队与英、法联军正在对峙。下午6点5分,沿着德军战壕升起了一道约一人高、6千米宽的不透明的黄白色气浪,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的阵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奇怪云团,英法士兵们惊惶失措。紧接着一种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性怪味扑面而来,有人开始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有的窒息倒地,阵地内一片混乱。许多人丢下枪支、火炮,跑出战壕纷纷逃离战场。英、法联军的正面很快被突破5~8千米。跟进在云团后面的德军,没有遭到抵抗便一举占领了英、法联军大约4千米纵深的阵地。这是德军对英、法联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化学毒袭。德军用1600只大号吹放钢瓶和4130只小号吹放钢瓶共施放了180吨氯气,使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被俘5000人,损失火炮60门。
伊珀尔地区的这次化学毒袭,是德军“毒气施放团”根据号称“化学战之父”的哈伯教授建议而实施的吹放攻击,是化学武器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于战场。这一天被人们称为人类的忌日。从此,交战中的英、法、美等国也大量使用各种化学武器,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战役都使用了化学武器,各交战国共生产毒剂约13.6万吨,使用的毒剂达45种之多,使用的毒剂量为12万吨,约有130万人受害。
远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利用燃烧未干的木材、湿草所产生的浓烟攻击野兽,依靠浓烟的刺激作用,将逃避洞内之兽逐出捕获。后来,人们又将这种烟攻兽的办法,用于两军战争之中。据记载,公元前431年斯巴达人将沥青和硫磺制成抛射物,燃烧后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在围城战斗中攻击雅典人,使雅典人毫无办法,终于投降。
我国古代也有过不少这样的战例。《左传》中曾记载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时,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1000年有个叫唐福的,把他所制的毒药烟球献给宋朝朝廷。毒药烟球有点像雏型毒气弹,球内装有砒霜、巴豆之类毒物,燃烧后烟雾弥漫,能使敌人中毒,削弱战斗力。宋初《武经总要》里,不仅描述了这种武器,而且还记下了当时的配方。
古代的化学武器是原始的,不仅使用方法简单,而且杀伤作用有限。因此,化学武器作为作战辅助手段,在当时没有被人们引起重视。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武器才开始显示出它的威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合成有毒化合物作为军用毒剂。1912年,法国警察部队曾使用过催泪武器。1914年,德国研制了两种毒剂炮弹,美国研究了氢氰酸炮弹,英国提出将二氧化硫用于战场。但这些研究和准备,还没有大量用于战场。1915年德军首先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以后,各交战国才相继使用毒剂相互攻击,并愈演愈烈。为了防止人员中毒,浸药口罩和防毒眼镜出现了,使毒效显著下降。据德军记载,到1916年底,毒剂杀伤率由开始的50%~60%降到10%~20%。因此,各国又极力寻找具有新中毒途径的毒剂。
1917年7月,德军在伊珀尔地区又首先使用了通过皮肤中毒,而且杀伤时间较长的芥子气。在这次袭击中,使用方法也有所改进,即把毒剂装填在炮弹里射击。这种方法比用笨重的吹放钢瓶进了一步。同时,芥子气可以有效地杀伤戴有呼吸道防护口罩的军队,使得因中毒而伤亡的人员总数提高了1倍,给部队的战斗行动和防护造成新的困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主要交战国都准备了大量化学武器,贮备达到50万吨。德国组建了50个可发射毒剂弹的迫击炮团,共有4800门火炮。德国不仅生产了大量的毒剂,还装备了新型神经性毒剂,但在战场上未敢大规模使用。其原因是希特勒在战争初期对化学战准备不足,又过分相信他的闪击战。战争后期,德国为挽救失败而企图使用化学武器时,主动权已完全丧失。苏、美等国已具有大规模的化学反击力量和完善的防护装备。德军害怕遭到报复而不敢贸然使用化学武器。
1937~1945年,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不仅在战场上大肆进行化学战,而且在占领区使用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大量屠杀无辜民众。日本先后在我国19个省区使用毒剂2000多次,毒剂使用量达2000吨,造成我军民中毒伤亡近20万人。此外,日本还在我沈阳、太原、宜昌、济南、南京、汉口、广州等地建立了毒剂或化学武器工厂。战后,侵华日军在中国领土上遗弃了约200万发毒剂弹药,桶装毒剂约100吨,继续危害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两国争先接收德国生产化学武器的设施和专家,积极研制和储存各种新型毒剂。到50年代,苏美等国已经研制出毒性更大的V类毒剂和失能剂。
1950~1953年,美军在侵朝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超过200次,造成中朝军队近2000人中毒伤亡。其中规模较大的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