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句法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句法知识

语法知识(一) 语法分为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古汉语的语法知识在句法方面主要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语序,而词法方面则主要掌握词类的活用和各类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一、句式和语序 句式不同于现代汉语所说的句类和句型,但与二者都有关系。句类将句子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而句型则将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古代汉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的语序,即宾语前置问题(陈述句也有这一现象)、判断句形式问题、被动句形式问题、定语后置问题、数量表示法问题以及省略句和固定结构等问题。 (一)判断句以及相关句式 判断句是体词性谓语句的一种。所谓体词性谓语句是指由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等体词或体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先秦时期,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一般是主语(有时加语气词“者”)直接加名词性谓语(有时加语气词“也”)组成,也可以在谓语前加副词。如: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夫将者,国之辅也。(《孙子兵法》) 子诚齐人也。(《孟子》) 此则寡人之罪也。(《国语》) 吕公女乃吕后也。(《史记》) 《尚书》中的“惟”和《诗经》中的“维”看上去像是系词,但实际上是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如:厥土惟白壤。 予惟小子。 实维我仪。(仪:配偶) 谭公维私。(姐妹的丈夫称“私”) 《论语》、《左传》中的“为”算是系词的萌芽状态,如:子为谁?为仲由。在这些文献里,判断句中如果用了“为”,句末就不再出现“也”,相反则一般都使用“也”。如《左传》中的“余为伯鱿,余,而祖也。”。 “是”在先秦时期一般是代词,系词“是”开始出现在秦汉时期。如: 蔡人不知其是陈君也,而杀之。(《谷梁传》) 此必是豫让也。(《史记》) 但是,直到汉代的文献里,判断句仍然以不用系词为常见状态。 以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原因或条件也是体词性谓语句的一种,某些可以视为判断句的活用。如: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藉之力也。(《史记》) 夫战,勇气也。 孟尝君……无纤芥之祸者,冯谖之力也。 此外,表示比喻也是判断句的活用,如: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 夫鲁,齐、晋之唇。(《左传》) 体词性谓语句除判断句外,还有表示数量的(有时可视为判断句),一般句末不用“也”字。如:鲁仲连辞让者三。 渔者几何家?(《史记》) 天子之地方千里。(《孟子》) 有些描写句也是用体词性谓语,翻译时要加上适当的动词。如: 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左传》) 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同上)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髥。(《史记》) 最后,表示说明或列举的句子也是体词性谓语句,翻译时可在主谓之间加“数”、“有”、“是”等词,一般句尾不用“也”,如: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 君王左州侯,右夏侯。(《战国策》) 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支,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史记》) (二)被动句 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意念被动句,即施事成分不出现的被动句,如:鲁酒薄而邯郸围。(《庄子》) 事两君者不容。(《荀子》) 项羽是以兵大败。(《史记》) 2、用“于”或“於”引出施事者的被动句,如: 困于酒食。(《周易》)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孟子》) 有时施事成分出现而不用介词“于”引介,《史记》中比较常见,如: (郭)纵有姐姁,以医幸太后。(《史记》) 3、用助动词“见”、“被”、“为”的被动句,如: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 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 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左传》) 胥之父兄为戮于楚。(《史记》) 4、用“为”引出施事者的被动句,始见于春秋末期,“为”大多是助动词,不引出施事成分,到战国晚期,“为”引出施事成分的介词功能就占据明显优势了。如: 不为酒困。(《论语》)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身死人手,而为天下笑者,何也?(《史记》) 5、“为…所…”式被动句,始见于战国末期,汉代常见,其中“所”不再是构成名词性成分得代词,而是一个被动得标记。如: 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庄子》) 夫人直谏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 吾闻先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