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景点:极高明亭、道中庸亭.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山景点:极高明亭、道中庸亭

极高明亭 ——被遗忘的古迹 从岳麓山顶禹王碑景点下行约百米,过防火道,在其东侧的山咀上,有一空旷小地,这就是古极高明亭遗址所在地。      青砖、碎瓦、石灰块、杂草……一个堆满了残砖碎瓦的四方堆出现在眼前。记者注意到,古亭仍然保存了部分完好的青砖墙体,墙高处约1米,一道麻石大门槛立在其中,整个古亭长、宽均约5米。      据发现此遗址的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岳麓山览胜》等历史资料中,曾提到了该古亭,介绍了其大致所在位置。 道光元年(1821年),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为古亭的题额图 著名文史专家陈先枢非常关注极高明亭遗址被发现的消息。陈先枢介绍,据历史记载,南宋朱熹曾为极高明亭题额,古亭至少有近千年历史。古代,游客登岳麓山,从山下现有的自卑亭开始,山腰曾有道中庸亭,山顶则有极高明亭,为古游道必经之地,且三亭命名均出自《论语》等书。极高明亭于清康熙年间重建,后毁于兵火,此后有史记载称亭“已不可考”。清康熙年间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炽有《极高明亭》诗:振衣上峰巅,下视人寰小;列宿低芒角,白云相缥缈。目前,道中庸亭已毁,亭碑保存于岳麓书院。 老长沙”都知道,岳麓山古游道上有3个有名的古亭——“自卑亭”、“道中庸亭”、“极高明亭”,目前除“自卑亭”外,另外2个古亭已毁。听说2008年景区要重修“道中庸亭”、“极高明亭”两古亭,以复原岳麓山古游道,但是2年过去了,仍没有动工迹象。 最近,长沙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呼吁政府尽快重修“道中庸亭”、“极高明亭”,让市民感受岳麓山古游道的风采。岳麓山景区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中庸亭和极高明亭两亭已被列入岳麓山景区控制性规划,适当的时候,政府会考虑重建。 100多年前,长沙城只有十余万人。去岳麓山,大致走这样的路线:从灵官渡或朱张渡坐船至湘江西岸(中途须在橘子洲停靠并转船),再沿着牌楼路到达湖南大学校园内的自卑亭,之后,经山腰的道中庸亭,最后到达处在今防火道旁的极高明亭。 极高明亭与道中庸亭的地理位置 极高明亭和道中庸亭的历史 道中庸亭和极高明亭都是始建于宋朝,后毁于战火道中庸亭,仅在清代,就七毁七建。 古代,游客登岳麓山,从山下现有的自卑亭开始,山腰曾有道中庸亭,山顶则有极高明亭,为古游道必经之地,且三亭命名均出自《论语》等书。极高明亭于清康熙年间重建,为纪念朱熹主张中庸之道而取名道中庸亭,后毁于兵火,此后有史记载称亭“已不可考”。清康熙年间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炽有《极高明亭》诗:振衣上峰巅,下视人寰小;列宿低芒角,白云相缥缈。目前,道中庸亭已毁,为保留史迹,亭碑保存于岳麓书院。 极高明亭,在1938年“文夕大火”前的《长沙市指南》一书中仍有明确记载,称,(极高明亭)竖朱子题额一,碑高约四尺,宽约一尺,文曰:“极高明”。这可证明,极高明亭民国时期依然存在。 但后来却不知毁于何时。上世纪80年代在黄兴墓石围下从沙石小径北行数百米处的小丘上,曾可见到“极高明”石碑, 《中庸》一文说:“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其中道中庸和极高明均出自“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 致力于达到高大光明的境界,需把把中庸的本性作为修养的途径“,站在极高明亭的遗址上,望着北去的湘江和永远热闹的长沙城,心里回味着“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句话。什么是“中庸”呢?就是不偏不倚,就是恒久不变,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据历史记载,南宋朱熹曾为极高明亭题额,古亭至少有近千年历史。极高明亭遗址的发现,见证了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发源地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建议至少可将遗址列为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 自卑亭最早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得名于《中庸》中的“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而极高明亭和道中庸亭也取自《中庸》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2007年10月,2个古亭的遗址相继被找到,并留下了遗址石碑。当时,景区说拟于次年(即2008年)修复此亭。3个古亭在清朝时多次修复,除自卑亭尚存,其他2亭一直未恢复。 图为张辉瓒墓旁。墓已翻新,一些没使用到的墓柱与墓礅堆积在一旁  从岳麓山顶禹王碑景点下行约百米,过防火道,在其东侧的山咀上,有一空旷小地,这就是古极高明亭遗址所在地。青砖、碎瓦、石灰块、杂草……一个堆满了残砖碎瓦的四方堆出现在眼前。 上世纪80年代在黄兴墓石围下从沙石小径北行数百米处的小丘上,曾可见到“极高明”石碑,我与在岳麓山工作的表哥罗树立,曾将此碑碑文向下翻转仆覆。可惜,今天,这古碑已不知去向矣。 沿麓山古道,可达儒家“极高明”境界 ? 儒家境界,起步阶段是“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 ?“湖南人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