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1楚公逆钟铭文校勘 -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0151楚公逆钟铭文校勘 -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51楚公逆钟铭文校勘 -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楚公逆鐘銘文校勘 重 耳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北趙晉侯墓地所出的楚公逆編鐘銘文的拓本和摹本,以及目前積累的楚系銅器銘文字形的豐富資料,運用傳統校勘學的方法,對宋代出土的楚公逆鐘銘文進行了逐字校勘,對原拓本誤摹的字形進行了初步校正,對不清晰的字形附以形體最為接近的清晰字樣,借助電腦技術對原拓本進行了精心修正,恢復了一個較為精確的拓本。順便也對銘文中的幾個字談了一點看法,并對通篇銘文作了簡單疏通。 關鍵詞:楚公逆鐘 楚公逆編鐘 校勘 一 楚公逆鐘自宋代出土以來,歷代研究者甚夥。因原器和拓本皆不存,研究者只能依據阮元翻刻的字形不甚準確的宋人拓本,以致學者們雖費力頗巨,而收效甚微。所幸1993年山西北趙晉侯墓地出土一套楚公逆編鐘,內容和字體與傳世器皆可比照,極大了推斷了對該器以及相關諸楚器的研究。本文嘗試利用北趙晉侯墓地所出的楚公逆編鐘銘文的拓本和摹本,以及目前積累的楚系銅器銘文字形的豐富資料,運用傳統校勘學的方法,對宋代出土的楚公逆鐘銘文進行了逐字校勘,試圖恢復一個比較可靠的拓本,以俟博雅君子一哂。為便於討論,先綜合以往學者們研究的成果,結合我們自己的理解,將兩篇銘文釋寫如下: 楚公逆鐘:唯八月甲申,楚公逆自乍(作)(敷)工(共-供)亖(四)方首。楚公逆出求人,用祀亖(四)方首,休,多(禽-擒)。顉(欽)(融)內(納)饗(享)赤金九邁(萬)鈞,楚公逆用自乍(作)龢(和)??(諧)鍚鐘百(肆)。楚(鉦間)公逆其邁(萬)年壽用,保氒(厥)大邦,永寶用(左鼓)。 再將楚公逆鐘和楚公逆編鐘的字形逐字對應,制成下表: 說明: (1)、本文所用楚公逆鐘的銘文拓本底本為集成1.106(即復齋一本)、楚公逆編鐘(I11M64:96)的銘文拓本為劉緒本(見《長江流域青銅文化研究》57頁)、摹本為黃錫全本(考古199502:178); (2)、原字摹誤的在“原字”欄出校,字形來源辦法詳下文;“原字”并非說我們提供的就是楚公逆鐘銘文字形的原樣,而是就目前的楚系銅器銘文資料提供較為接近的字形,下述“清晰字”亦然; (3)、原摹寫大致不誤而字形尤為不清晰者,儘量以同篇銘文中清晰字形在“清晰字”欄出校,同篇銘文中無此字者,則以楚公逆編鐘字形最為接近者拓本出校,否之則以楚系銅器銘文中字形最為接近者出校; (4)、因字形對比需要,在楚公逆鐘銘文單字排列不一定按原來順序,為了不致混亂,在釋文單字後以數字標示該字在銘文中的次序;為統計各篇銘文中同一單字出現的頻率,以類比字形,在同篇銘文中出現兩次以上的單字後以a、b、c……標示,如楚20,b,表示該字是此篇銘文中第20字,在此篇銘文中第2次出現,楚d,表示該字在此篇銘文中是第4次出現; (5)、未出校記之字形,亦有摹寫不甚準確者,如壽26,但不影響銘文通讀,讀者可自行把握。 通過以上的字形校勘,我們運用電腦技術,對楚公逆鐘的拓本進行精心修正,同時將拓片方向翻轉。先以復齋二本互校,修正復齋一不清晰和殘闕處,若二本明顯優于一本的字形,則逕以二本字形替換(如乍);對原拓本明顯誤摹的字(如龢)另換字形,楚公逆編鐘有此字者便以其替換、修正,無者則以楚系銅器銘文最接近的字形替換、修正,原拓本筆畫可用者修正時儘量利用;原拓本字形不盡合者(如唯)則集多字筆畫拼湊而成,也儘量利用原拓本筆畫,基本上不擅自追加或修改任何筆畫;對原拓本大致不誤的字形(如逆)進行局部修正,增無去羨(如鐘之右部、辵旁等),筆畫錯位者則作適當移動,亦儘可能利用原拓本已有之筆畫,不自己增減筆畫;同時去除拓本中原來影響閱讀的裂痕、雜點和羨劃等。總之,是力求形似。下面便是我們初步制作的楚公逆鐘的銘文修正拓本(并附復齋一(集成1.106)、復齋二本和小校本以對照): 復原本 小校本 復齋一本 復齋二本 二 下面談談我們對鐘銘的一點不成熟看法。 ,對照楚公逆編鐘,可知為即龢字之誤摹,右旁禾之筆畫下部尚存,左旁則摹寫得頗為乖謬,以致學者們花了很大的力氣去探索其字形結構,現在看來,字是龢字,可能性很大,銘曰“氒名曰龢鐘”,文義亦十分通暢。 ,舊多釋作年、又二字,李學勤(1995)、曾憲通(1998)認為是誤剔而致。案:“有壽”者,銅器銘文極其罕見。此字小校本作,較復齋二本皆清晰,“禾”下筆可能是誤剔而致,對照楚公逆編鐘的()字形體,則更為明白。 觀諸拓本,末列上端殘裂處似可容一字,耳尊11.6007)曰“侯萬年壽考牧8.4343)云“牧其萬年壽考??(7.3873)作“其邁(萬)年壽考公孫敦9.4642)“老壽用之”,復公仲壺15.9681)“邁(萬)壽用之曾孟諫盆16.10332)“其眉壽用之?孟姜匜(16.10240)“其邁(萬)眉壽用之?孟姜匜(亦可歸入南系)外,皆為楚系銅器。是本銘壽下當有“考”、“用”之類字眼,對照楚公逆編鐘銘曰“楚公逆其萬年壽用”,以“用”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