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计划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税收计划摘要

第一章 税收筹划概述;一、税收筹划的发展;1935年,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大公”一案,对当事人依据法律达到少缴税款作了法律上的认可,他说:“任何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汤姆林爵士的观点赢得了法律界认同,这是第一次对税收筹划作了法律上认可。 ;近30多年来,税收筹划在许多国家中的发展更是蓬蓬勃勃。正如美国南加州大学W?B?梅格斯博士在《会计学》中谈到的那样:“美国联邦所得税变得如此复杂,这使为企业提供详尽的税收筹划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现在几乎所有公司都聘用专业的税务专家,研究企业主要经营决策上的税收影响,为合法地少纳税制定计划。” ;;(二)税收筹划在我国的发展;税收筹划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鲜为人知的,人们对税收筹划很敏感,尤其是政府部门及新闻、出版单位,对于节税方面的文章、著作,由于担心其负面影响,曾一度几乎被打入“冷宫”,出版得相当少。 我国最早出现的有关税收筹划的著作是中央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纳税的技巧——合理的避税方法》一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设立的众多外商投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实施纳税筹划并获取了较大的税收利益,给中国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以很大的震动和启发后,税收筹划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了解和实践。 ;1994年,我国建立起了较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制度,税法更为规范,专业性也随之增强。税务代理制度也于1994年在我国建立并在全国试行。1996年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1999年两部门又联合下发了《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施行办法》,标志着我国注册税务师考试制度的正式建立,从制度和人才上为税务代理及纳税筹划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税收筹划的概念;;美国加州大学的W·B·梅格斯博士在与他人合著的《会计学》中,援引了知名法官勒尼德的一段名言:“法院一再声称,人们安排自己的活动以达到低税负的目的,是无可指责的。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不论他是富翁,还是穷光蛋。而且这样做是完全正当的,因为他无须超过法律的规定来承担国家赋税;税收是强制课征的,而不是靠自愿捐款。以道德的名义来要求税收,不过是侈谈空论而已。”然后该书做了如下阐述:“人们合理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为税收筹划……少交税和递延交税是税收筹划的目标所在。”另外他还说“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少缴所得税,这个过程就是税收筹划。筹划内容主要包括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资本结构,投资采取租用还是购入的方式,以及交易的时间。” ;;;;;三、税收筹划的特征;1、合法性;2、预期性;3、专业性;4、目的性 直接减轻税收负担是税收筹划最本质、最核心的目标;此外,还包括有:延缓纳税、无偿使用财政资金以获取资金时间价值;保证账目清楚、纳税申报正确、缴税及时足额,不出现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罚,实现涉税零风险;根据主体的实际情况,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确定筹划的净收益,保证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5、综合性 税收筹划的综合性是指税收筹划应着眼于筹划主体收益的长期稳定增长,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和单方面利益。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一税种税负的高低,二是税收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等于收益最大化。 ;例:某公司是一个年不含税销售额在80万元左右的生产企业,公司每年购进的材料不含增值税的价格大致在60万元左右。该公司会计核算健全,有条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 应纳增值税=80*17%-60*17%=3.4万元;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6%, 应纳税增值税=80*6%=4.8万元3.4万元。;;例:某公司需筹资500万元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有种方案可供选择:发行股票或债券。假设债券利率为8%,股息支付率为6%,均约定每年计付息一次。企业息税前所得500万元。银行同类贷款利率为5%。企业所得税税率25%。 若单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考虑,采用发行债券方式筹资可以少支付企业所得税 500*5%*25%=6.25万元;但从增加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 采用发行债券方式,企业的净收益为: 500-500*8%-(500-500*5%)*25%=341.25万元 采用发行股票方式,企业的净收益为: (500-500*25%)*(1-6%)=352.5万元 由此可见,发行债券虽然可以少缴企业所得税6.25万元,但公司却少取得纯收益11.25万元。;四、税收筹划与其他涉税行为 ;(一)偷税;逃税、漏税;;(二)欠税;(三)抗税; (四)骗税 骗税是采取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