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测绘工作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1 规范引用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D2006- 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2 地质填图
按工作区划分的岩性填图单元,采用穿越法及追索法,用地质观察点、线结合的形式,辅以少量探矿工程揭露,将各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地形图上。
3 准备工作
3.1 准备工作区地形图
工作区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工作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如果收集不到与工作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1:50000的采用1:25000的地形图;1:10000的可以由1:50000的地形图放大校正后即可,1:2000的地形图需要实测)。
3.2 其它用品
还需要准备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手持GPS、记录本、自检互检表、采样登记表、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碳素笔、红色中性笔、绿色中性笔、图夹、样袋、钢卷尺、白色胶布、记号笔、红布条、红色油漆、毛笔等。
3.3 罗盘校正
野外工作前要统一罗盘精度,根据1:5万地形图给出的参数校正磁偏角,我国一般均为北偏西,刻度盘逆时针旋转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的夹角即可。罗盘水泡都能居中后固紧螺丝即可。罗盘每月检查校正一次,项目组填表登记备查(罗盘校验表见附表)。
3.4 GPS校正
野外观察点定位采用手持GPS定位,使用前统一到国家三角高程控制点(至少三个)或采用国家三角点引入的控制点(至少三个)做统一精度校正,在同一点保持各组GPS读数的一致性。每个月应在控制点对GPS进行校验1-2次,以保证定点精度,校验后应填表登记备查(GPS校验表见附表)。地质点标定的误差标在图上不大于1mm(不同比例尺有不同的误差标准,如1:1万误差小于10m;1:2千误差小于2m)。全部保留GPS航点
3.5 踏勘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和实测剖面,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划分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3.6 人员组成
填图组一般由2人组成。
4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4.1 地质路线布置
地质路线间距布置:1:50000的路线间距原则上500m,成矿有利地段调查路线应视需要适当加密,覆盖区适当放稀。1:10000的路线间距布置为100~200m,点距一般不大于线距。覆盖区、简单区点线要疏,重点区、复杂区点线要加密。路线所通过的重要地质界线均应有地质点控制。
路线调查一般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重要界线(矿化蚀变带、标志层、断层及破碎带、构造复杂部位等)为追索法。
4.1.1 穿越法填图
以手图上实测剖面线(垂直于地层走向或主构造线方向)为基准,按照填图精度要求的观察路线距离,垂直(或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观察路线。观察路线要根据填图精度和基岩出露情况考虑点距和线距,见图1。
图 1 穿越法填图
4.1.2 追索法填图
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见图2。
图 2 追索法填图
4.2 地质点布置
4.2.1 地质点主要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三类
a)基本点:为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布置的观察点。基本点应布置在测区填图单元的地质界线、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基本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必要时作放大素描图)或照相。
b)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加密点只作简要的文字记录。
c)岩性或产状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基本点密度和数量要求而布置的观察点,岩性或产状点只需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特征。
4.2.2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
a)地质点布置的密度及数量应根据填图比例尺大小、构造复杂程度、基岩出露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见表1。
表1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正测精度)表
填图比例尺
地质界线
上的点距(m)
每平方千米地质点数(个)
构造简单
构造中等
构造复杂
1∶10000
100~200
40
60
80
1∶5000
50~100
80
120
150
1∶2000
20~50
160
240
300
1∶1000
10~25
320
480
600
注:地质界限上的点距根据实际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报告制度.pptx
- SY-T 5051-2009 钻具稳定器-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pdf VIP
- 22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docx
- 模板支架验收记录表.doc
- 标准个人租房合同模板.pdf VIP
- 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答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全一册)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小学劳动教育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维修凳子》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 简易呼吸球囊.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