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军武夫妻及32号界碑故事
马军武夫妻及32号界碑故事在祖国万里边境线上,一个个小小的界碑,默默地矗立着,静静地守望着。它们四周是孤寂的荒山、雪岭、莽原、森林;一年四季,年年岁岁,伴随着风霜雨雪、酷暑严寒。虽然每个界碑都只有一个编号,但它们的身后都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32号界碑,位于我国最西北端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克孜勒乌英克乡、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线上。在界碑旁边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叫“桑德克”的哨所,武警新疆阿勒泰边防支队克孜勒乌英克边防派出所护边员马军武在这里守边、护边已经23年,妻子张正美来这里陪伴他也近20年。23年来,马军武巡边总里程达29.2万公里,相当于围绕地球7圈多,磨破了400多双鞋,刮破了40多套衣服。2011年9月,马军武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奖”。
2011年12月13日,记者冒着风雪来到桑德克哨所。只见茫茫雪野中,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32号界碑巍然挺立在界河边,鲜红的“中国”两个大字格外醒目。“守住了界碑,就守住了国土。守住了界河,就守住了家园!”在界碑前,马军武动情地对记者说。
发生在24年前的不寻常故事
1988年4月23日,正值开春,冰雪融化。中苏(当时苏联还未解体)界河阿拉克别克河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河水汹涌而来,冲刷、吞噬着脆弱的桑德克龙口。
咆哮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先是冲垮了我方桑德克龙口堤坝,接着涌入我国境内的自然沟渠。附近建设兵团11个连队被洪水分割包围,房屋被毁、2万多亩良田和1万多亩草场被淹没在大水中,灾情十分危急。更危急的是,如果任凭洪水冲泻,界河将有可能被迫改道,界河以东、自然沟以西由我国实际控制的大约55.5平方公里的领土,有可能演变成争议地区,以致有被划入邻国版图的危险。
灾情就是命令!建设兵团农、工职工及家属,驻地武警、公安、解放军边防部队官兵,当地县乡群众迅速奔赴抗洪第一线。消息传到乌鲁木齐、传到北京。尽快恢复边境地区地物地貌,成为抗洪军民的最神圣使命。一场界河保卫战打响了!
很快,各种抗洪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运来,数十辆大型推土机日夜不停地与洪水搏斗,军民冒着危险在河道上架起索道运送各种抗洪物资,修筑堤坝、爆破作业、排泄洪水……直到5月8日凌晨1点30分,经过15个昼夜的奋战,军民终于堵住了堤坝巨大缺口,让河水重新回到了昔日的河道,保住了55.5平方公里的国土。
当时年仅19岁的马军武,作为兵团一个普通民兵,参加了这惊心动魄的战斗。他和救援官兵们一起装沙袋,加固铁丝笼,堵缺口,抢运抗洪物资,夜以继日忘我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当时就想尽快战胜洪水,保住家园,保住界河,那管什么累不累啊!”说起当时的情景,马军武无限感慨。
马军武的父母,都是上世纪60年代从山东支援边疆建设来到新疆建设兵团的“老兵团”。马军武说:“我从小就出生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故乡!”
自从那次大洪水以后,为了防患于未然,兵团决定在这里派驻一名责任心强、懂水利业务的民兵骨干,常年驻守在桑德克龙口监测水情、监测河道,守护堤坝、巡视界河——“桑德克民兵哨所”从此建立。
如今,桑德克哨所成了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间10多平米的房间挂满了当时抢险的照片和资料。马军武还成了义务讲解员。
电视机和大红裙子的故事
1997年,中哈两国正式勘界,马军武和军民们抗洪奋战保卫的55.5平方公里土地划归我国所有。界碑正式勘立在桑德克哨所门前100多米处的界河堤岸边,编号为“32号”。
至此,马军武已在这里已守护了快10年。他说:“我是1988年9月20日来到这里的!那天中午从团部出发,还赶来了20多头羊。当时根本没有路,全是草丛,一直走到深夜11点多才走到这里。那时也没有电,漆黑一片。”
走进民兵哨所,也就走进了马军武的家。约100平方米的哨所,一间住房,一间储藏室,一间小客厅,最大一间是光荣传统荣誉室兼值班室,还有一间小厨房。
马军武1988年一个人来时,住的是地窝,睡的是土砖垒的床,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人。那会儿,好多人都担心他别得了自闭症。
“我是老天爷派来拯救他的!”张正美话语里充满对丈夫的爱意。
1991年,同是兵团后代的张正美经人介绍,和马军武相识相恋了。1992年10月他俩结婚时,张正美穿着一条大红色的西式裙装,带着一台当时还很紧俏的雪莲牌18英寸崭新的彩色电视机,住进了哨所。然而,哨所没电,电视机一直就无法使用。
直到2006年11月21日,哨所才通了电,安装了卫星电视天线,张正美和马军武才在哨所看上电视。当年新婚时买的电视机早已过时,也不好使了,娘家人心疼她,才又给他们送了一台21英寸彩色电视机。还有那条结婚时穿的大红裙子,如今20年过去了,张正美来这儿后,就一直没再穿过。
张正美说到这儿,马军武一脸愧疚。
“我不怪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