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薄膜的方块电阻
doi:10.6043/j.issn.0438-0479.201604011 Cu互连中V, V-N和V/V-N薄膜的 阻挡性能研究 王翠萍,戴 拖,卢 勇,施展,张锦彬,刘兴军*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采用磁控溅射法在Si(100)基板上沉积厚度为50 nm的V, V-N和V/V-N扩散阻挡层,并在阻挡层上制备了厚度为300 nm的Cu薄膜,最终获得了Cu/V/Si, Cu/V-N/Si和Cu/V/V-N/Si 3种多层薄膜。薄膜样品在300 ~ 750 ℃真空热处理1 h后,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四探针电阻测试仪(FPP)对薄膜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组织形貌和方块电阻进行测试表征,对比分析了V, V-N和V/V-N 3种阻挡层的阻挡性能。实验结果表明,V, V-N和V/V-N阻挡层均能够有效阻挡Cu原子向Si基板的扩散。Cu/V/Si和Cu/V-N/Si薄膜样品分别在600和650 ℃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Cu/V/V-N/Si多层薄膜中由于堆栈结构的存在,样品在700 ℃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这表明堆栈结构的V/V-N阻挡层是一种较理想的阻挡层。 关键词:扩散阻挡层;阻挡性能;堆栈结构;磁控溅射 中图分类号:O 644 文章标志码:A 随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集成度越来越高,电路特征尺寸不断减小,传统Al互连材料由于抗电迁移能力较差已不能满足互连材料性能的要求。Cu比Al具有更低的电阻率、更好的抗电迁移能力和更高的热传导系数,因此,Cu取代Al成为新一代互连材料[1-8]。一方面Cu的低电阻率能够极大地减少阻容延迟,提高电路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Cu具有良好的抗电迁移能力,能够延长互连材料的寿命,提高元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然而,许多研究报道表明,在200 ℃时Cu薄膜与Si基板发生互扩散形成Cu-Si化合物,引起Cu薄膜方块电阻急剧上升,最终导致Cu互连材料的失效[9-11]。 为了解决Cu互连材料快速扩散的问题,需要在Cu和Si器件之间引入合适的扩散阻挡层来阻挡Cu原子的扩散。由于Ta[12-15]、Mo[16-18]、Ti[19-21]、Zr[22-24]等难熔金属及其氮化物或碳化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且与Cu有较低的固溶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Cu互连中的阻挡层。其优点是既具有较好的阻挡性能,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Cu与Si基板的结合力。Chuang等[25]在Si基板上制备50 nm的Cr和Cr-N阻挡层,研究发现Cu/Cr/Si薄膜在550 ℃热处理后生成Cu-Si化合物,Cr阻挡层失效;而Cu/Cr-N/Si薄膜能够在700 ℃热处理后依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保持较低方块电阻,实验结果表明Cr-N薄膜具有更好的扩散阻挡性能。Song等[16]通过制备堆栈结构(多层复合薄膜)的Mo/Mo-N阻挡层,实验结果发现堆栈结构的Mo/Mo-N阻挡层具有最优的扩散阻挡性能,Cu/Mo/Mo-N/Si多层薄膜在700 ℃依然没有观察到Cu-Si化合物的生成。 金属V具有较高的熔点、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并且与Cu的固溶度较低。因此,本研究选用V基薄膜充当扩散阻挡层。通过磁控溅射制备Cu/V/Si, Cu/V-N/Si和Cu/V/V-N/Si多层薄膜,薄膜样品在300 ~ 750 ℃真空热处理1 h后,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四探针电阻测试仪(FPP)对薄膜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组织形貌和方块电阻进行测试表征,对比分析V, V-N和V/V-N阻挡层的阻挡性能。 1 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制备了Cu(300 nm)/V(50 nm)/Si, Cu(300 nm)/V-N(50 nm)/Si和Cu(300 nm)/V(30 nm)/V-N(20 nm)/Si 3种多层薄膜,溅射用的靶材为为%)为9%)是μm;利用Rigaku Ultima IV 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薄膜样品的晶体结构,检测时采用Cu靶的Kα特征射线,波长为0.15418 nm,入射角固定在1.5°,扫描速度为5 (°)/min;利用日立SU-70场发射SEM观察薄膜的表面和横截面的微观组织形貌;利用SEM的能谱仪(EDS)检测薄膜样品的成分;采用RTS-8型FPP测定薄膜样品热处理前后的方块电阻。方块电阻表示正方形薄膜材料边到边之间的电阻 2.1 薄膜的晶体结构 图1 (a) ~ (c)是Cu/V/Si, Cu/V-N/Si和Cu/V/V-N/Si多层薄膜在不同温度热处理1 h时的XRD图谱。如图1 (a)所示,Cu/V/Si多层薄膜在沉积态下出现较宽的Cu (111)衍射峰,表明沉积态的Cu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