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课件

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内 容;一、微生物分类;一、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一、微生物分类;一、微生物分类;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一、微生物分类-多相分类;一、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的分类等级;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三、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三、微生物分离;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技术;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技术;涂布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平板倾注法;稀释摇管法;液体培养基分离;单细胞(孢子)分离;选择培养基分离;选择培养基分离;选择培养基分离;选择培养基分离;基于酶与底物反应的显色培养基技术;Petrifilm 3M;四、微生物鉴定;四、微生物鉴定;四、微生物鉴定-形态学观察; ;四、微生物鉴定-生理生化;四、微生物鉴定-生理生化;四、微生物鉴定-生理生化;四、微生物鉴定-生理生化;四、微生物鉴定-化学成分分析;四、微生物鉴定-基因型分析;四、微生物鉴定-基因型分析;四、微生物鉴定-鉴定实例1;2007年 Aspergillus brasiliensis sp.nov.新种发表;2007年 Aspergillus brasiliensis sp.nov.新种发表;各种标准中仍将继续采用ATCC 16404作为质控菌株。 各类标准中,其它被指定为参考菌株的黑曲霉菌株(CMCC(F) 98003) ,需要重新复核鉴定。 ;形态学鉴定 CYA培养基, 25°C培养7 d Biolog鉴定 生长浊度试验 ITS rDNA区序列分析 ITS4: 5?-TCCTCCGCTTATTGATATGC-3? ITS5: 5?-GGAAGTAAAAGTCGTAACAAGG-3? 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Bt2a: 5?-GGTAACCAAATCG GTGCTGCTTTC-3? Bt2b: 5?-ACCCTCAGTGTAGT GACCCTTGGC-3?;形态学鉴定;Biolog鉴定 ;ITS rDNA区序列分析 ;ITS rDNA区序列分析 ;ITS rDNA区序列分析 ;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五、微生物保藏;菌种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基本材料,是发展生物工程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是国家的重要生物资源。 菌种保藏管理要求各保藏中心必须具有保藏菌种的详细历史及有关实验资料。并对其所负责保藏的菌种均应采取妥善、可靠的方法保藏,避免菌种的污染或死亡。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条例》;制订专门菌种保藏管理制度; 同一株菌种采用两种以上保藏方法保存; 对只能采用一种保藏方法的菌株备份存放于两个以上的保藏设备中; 对菌种的入库和出库记录入档,实行双人负责制管理; 设专人负责管理菌种保藏设施正常运行,定期检修维护。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基本原理是在挑选优良纯培养物并使其处于休眠状态基础上,人为地创造一个有利于休眠的环境,使其长期保存后仍能保持菌种原有的优良特性。 基本措施是低温、真空、干燥。;常用菌种保藏方法;定期移植法; 斜面制备; 接 种;培养 细菌37 ℃ ,1-2d 酵母 28~30℃,2~3d 丝状真菌26 ℃,5~7d;定期移植法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对设备和人员要求不高; 可随时使用,便于观察菌种; 工作劳动强度大,属短期保藏,保藏成本高; 菌种传代频繁,易退化、污染。;液体石蜡法; 操作步骤:;液体石蜡法 操作简单,使用比较方便; 对设备要求不高,对人员操作水平有一定要求;· 菌种易退化、污染。;真空冷冻干燥法;安瓿管的准备 清洗 选用中性玻璃材质的安瓿管; 2%盐酸浸泡8~10h,自来水冲洗至中性,蒸馏水冲洗2~3次; 置于烘箱中烘干。 棉塞 打棉塞,160℃定型2h; 标签 激光打印标签,标明菌株编号和保藏日期,大小约10×20mm。 喷码于安瓿管外,160℃固定20min。 灭菌 121 ℃,30min.;保护剂的准备 保护剂:12%脱脂牛奶蒸馏水溶液,2~5ml/管; 灭菌锅加热至沸腾,将牛奶管放入锅中,113℃灭菌20min; 打开放气阀缓慢排出蒸汽,取出灭菌后脱脂牛奶试管,迅速放入凉水中冷却; 30℃培养2天,无菌检查合格后备用。 ;冻干样品制备 制备斜面培养物; 将保护剂用无菌吸管注入到斜面培养物上,用吸管刮取斜面上的菌体,使菌体均匀地悬浮在保护剂内。 用长毛细滴管将菌悬液分装到安瓿管内,0.1~0.2ml/管,操作时要把带有菌悬液的长毛细滴管直接插入安瓿管的底部,勿使菌液

文档评论(0)

gm8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