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一章第五节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一章第五节课件

第一章 文 献 溯 源;一、甲 骨; 商代、西周早期(公元前16—10世纪)的500年间,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状态。;龟 甲; 甲骨文献是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的记录,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宗教、祭祀等内容。;甲骨文发现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1928年秋,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组织人员进行科学发掘。 至1937年秋,共发掘十五次。 ;王懿荣; 建国后,社科院考古所先后进行十多次发掘,累计出土有字甲骨共154604片。国内其他单位收藏95880片,私人收藏17311片,台湾藏30204片,香港89片,流落海外的有两万余片。;有关甲骨文的重要著作;早期甲骨文研究贡献最大的罗振玉及其著作;1917年,王国维作《殷卜辞中所见先王先公考》、《续考》,根据甲骨文记载,对商代世系做了详细考证,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中的记载。;1925年,王国维出版《古史新证》,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说”。即将地下出土文献与甲骨、金文材料互相印证的研究方法。; 罗振玉与王国维对甲骨文研究有特殊贡献,时人称甲骨学为“罗王之学”。又有“甲骨四堂”之说,即罗雪堂(振玉)、王观堂(国维)、董彦堂(作宾),郭鼎堂(沫若)。;罗振玉与王国维对甲骨文研究有特殊贡献,时人称甲骨学为“罗王之学”。 “甲骨四堂”:罗雪堂(振玉)、 王观堂(国维)、 董彦堂(作宾)、 郭鼎堂(沫若)。 ;董作宾;1982年,郭沫若主编《甲骨文编》出版,是为甲骨文研究的集大成著作。现在可辨识的甲骨文字约1000字,尚有3500个不能辨认。;二、金石; 金文始于商殷时代,盛行于周。目前已发现铭文七千三百二十器。内容主要记载战争、盟约、条例、典礼、赏赐、任命等政治事件。; 目前存世金文,以西周“毛公鼎”(现藏台湾)所载文字最多,共499个字。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因作器人毛公得名。 ;毛公鼎全貌与内部铭文;铭文共32行乃现存最长的铭文,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其四,告诫勉励之辞;其五,赏赐。;毛 公 鼎 拓 片;中山王鼎及其铭文拓片; 中山王鼎是我国出土最大的铁足铜鼎,1977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君王的墓中。通高51.1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顶盖及鼎腹部刻有铭文77行,469个字(盖上2个字,腹部凸玄纹以上3个字,以下1个字)。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战国时期的中山王方壶,共刻有488个文字。;散氏盘及其铭文拓片; 现存最早的刻石,是唐初在陕西凤翔出土的秦石鼓文。共十块,大小不一,用大篆字体,每石刻字70左右,共700余字,内容多为记功之作。;石鼓文及其拓片;早期石刻,除石鼓外,存世有秦惠文王时期的《诅楚文》,内容为祈求神祗诅咒楚国。;秦琅琊石刻,小篆字体,据说为李斯手笔。;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朝廷召集学者订正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用汉隶刻成石碑,立于太学,是为“熹平石经”,现有残石存世。;熹平石经残片及拓本; 三国魏齐王曹芳于正始二年(241)刻《尚书》、《春秋》、《左传》(部分),用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刻写,是为“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 正始石经久佚,传世皆为宋人拓本。光绪二十一年洛阳首次发现残石一块。1992年洛阳又出土残石一方,反面存字共66行。;佛教石经;碣:文字刻于圆柱形石体之上者; 碑:文字刻于长方形石板之上者; 墓志:文字刻于石板之上而埋于墓穴者; 摩崖:文字刻于山崖壁上以求久远者。;三、竹 木; 竹简用皮绳或青丝编连在一起,牛皮编简称“韦编”,青丝编简称“丝编”。“编连为册,不编为简”。册与策通,后来成为古文献的数量单位。; 清华校友捐赠的战国竹简。其内容为现存史料所不载,是今本《尚书》中亡佚的篇章。;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秦简。;简的长度; 右图为甘肃武威出土的汉简《仪礼》,汉尺二尺四寸。; 玉简书,在殷墟中就曾发现。图为1965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中发现的侯马盟书。;四、帛; 现存实物的最早帛书为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长沙马王堆帛书;五、纸; 罗布泊发现的楼兰文书残纸; 纸张发明后,与竹简木牘以及帛三者并用。直到东晋,纸才逐步取代了

文档评论(0)

gm8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