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世北宋汝窑瓷数量之谜
传世北宋汝窑瓷数量之谜观察历年的汝窑拍卖,国际上拍卖次数屈指可数,但国内拍卖公司却有着大批成交纪录。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汝窑瓷的拍卖价格都很高。尤其是近五六年来,国内各地国宝级汝窑瓷器不断涌现,百花齐放,天价迭出,颠覆了主流学术界和权威专家们对北宋汝窑瓷烧造数量和传世汝窑瓷数量的判断。
传世汝窑仅79件?
北宋汝窑地位之高是由其稀缺性决定的,以往学术界认为,全世界被广泛认可、流传有绪的汝窑共有79件。中国台北故宫最多,有21件,其它46件分别在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等博物馆,私人收藏仅6件。前几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台北故宫的汝窑也有几件年代有问题,并不是北宋时期的。
据清官《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雍正七年,雍正皇帝让太监刘希文、王太平统计宫里汝窑,清点结果一共3 1件。可见汝窑稀缺到何种地步。后世藏家也就更希望得到这样的东西了。南宋距离北宋时间很近,连南宋人都发出“近尤难得”的感叹,觉得汝窑珍罕,现在距离南宋已近千年,就更为难得了。而窑址出土物,几乎都为废弃的残件破片。其实汝窑的烧制成功是种偶然,一般都烧到1300度,这样陶瓷的硬度达到顶峰,但汝窑却没有1300度,是个夹生胎。有时偶然的次品中反而会出现奇迹,就像后来的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工艺上难以界定优劣,但观赏效果反而更好。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为什么没有仿制得一模一样的北宋汝窑的重要原因。工艺成熟了,反而没有妙手偶得的特质了。
传世宋汝疑混入清仿品
任何时候,稀缺的东西总是最受关注的,仿制者也会乐此不疲。近千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汝窑的研究仿造,清代皇帝就是十分热衷的仿造者,其中最成功的当属清代雍正皇帝,他对汝窑情有独钟,仿制水平也相对比较高。从《唐英瓷务年谱长编》所记可见:雍正乾隆这父子两代帝王,不断下旨让唐英仿制宋代包括汝窑瓷在内的各大名窑瓷器,有落款的也有不带款的,并且作旧。逼得唐英派人到处寻找釉料配方,并亲自动手与窑匠们一起组织技术攻关,终于修成正果。这些仿汝窑器是留在了宫中由帝王们使用还是赏赐给了大臣们无从考证,也有可能故宫现存汝窑器中混入了的无款“清仿宋汝器”。
这样大胆的假设并不是凭空猜测,有心人做出统计,有明确历史档案记载、距今有270多年前的雍正七年(1729年)所统计的宫中北宋汝窑瓷器数量为31件。而270多年后所存的汝窑瓷分别为:台北故宫21件(一说23件)其中有乾隆刻款的13件,北京故宫20件(一说17件或15件)这一加就是近四十几件。还有当年宣统帝溥仪在清亡后偷偷从宫中拿到银行作借货抵押的那7件汝窑——即后来被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那7件。另外,故宫历史学家傅振伦先生参预了故宫文物清点工作,他在所写的《故宫藏瓷的播迁与聚散》一文中记述了清档中所记清室曾向金城、大陆、盐业、中南等银行借贷八十万元并用宋代名窑瓷器若干作抵押的史料,这一“若干”使流出的宋代名窑数量就成了一个史谜。
按现在能查到有官方记载的北宋汝窑瓷器存世量来看,从雍正朝1729年到宣统朝结束的1911年的180年中,宫中的汝窑器存世数字增长了20件左右。这多出的20件从何而来并无史料档案明确记载。这20件多出的汝窑瓷出处有两种可能的来源:第一种是民间征集或进贡;第二种可能是雍乾二朝仿制无款汝窑器混入了那31件之内,造成了原本31件的汝窑存世量竞成了50多件。宫中档案缺少从民间征集汝窑器历史记载。皇帝从民间征集藏品似乎有失身份,故不记录,这样也解释得通。
其中嫌疑最大的“清仿品”。要数那件著名的带“奉华”款的汝窑纸槌瓶。该纸槌瓶现藏于台北故宫,底部边沿旁边刻着宋高宗赵构最宠爱的刘贵妃私人款识“奉华”两字,中间留有一块空地。乾隆皇上看见了以后觉得也得在上面留点纪念,于是就写了一首诗刻在上面:“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这个瓶子到乾隆的时候,口都碎了,就镶上了一个铜圈,乾隆说“口欲其坚铜以锁”,意思是说我要让这个口变得坚硬一点,只好用铜给它包上。乾隆皇帝这个富有四海的帝王对一个破瓶子都如此珍惜,现在人们多用这个故事来表达汝窑的珍贵。
对于这件器物,相比故宫所有其它带款汝窑器物中——如蔡丙、奉华、寿成殿字款均不在边沿上,这件独特孤立的铭款位置不能不让人质疑,且这种做法与“唯我独尊”的中国历代帝王文化不符。再说宋人是如何知道几百年后的乾隆帝要在这件器物上要题诗刻词?而且知道此诗字数多少和字号的大小,从而把奉华二字的字号设计得正好,并把题诗用的位置留得非常合适,让几百年后的乾隆帝在其中间位置充分显示其文采?如果此件汝窑器原本就无任何款识,连“奉华”二字都是乾隆命人后刻上的,那这样做就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了。另外“奉华”二字加工着色痕迹显著。透过釉层所见到的铜骨色在刻掉釉层后暴露出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