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变桨与撬棒协调控制改善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 improvement of low-voltage ride-through by coordinated pitch control and crowbar control for dfig wind turbine.pdfVIP
-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紧急变桨与撬棒协调控制改善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 improvement of low-voltage ride-through by coordinated pitch control and crowbar control for dfig wind turbine
电力自动化设备 V01.33No.4
ElectricPowerAutomation A
@篙鬻訾 EquiprIlent pr.2013
紧急变桨与撬棒协调控制改善双馈风电机组
低电压穿越能力
凌 禹1一,高 强1,蔡旭1t3
(1.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风力发电研究中心,上海200240;
2.山西大同大学电气工程系。山西大同037003;
3.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
摘要:针对撬棒保护电路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快速变桨控制技术和撬棒保护电路技术协调的控制方
法.利用该方法不仅能够限制双馈机组转子过电流.还能够抑制其转速的快速增加,从而防止机组过速跳闸,
成了基于2个不同时间尺度的电压故障条件下的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故障穿越方案的有效
性,尤其是对于较长时间的电压故障,故障穿越能力提高的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双馈电机;撬棒保护;风电;变桨控制;协调控制
614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O 引言 转矩和电磁转矩差值较大.尤其是在故障发生时机组
超同步运行的情况下.机组很容易过转速而导致过速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世界各国正积
保护动作。使机组脱离电网。同时,电磁转矩的突变
极地推动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风力发
也会对齿轮箱产生破坏.并弱化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电已成为科研人员和商业企业关注的焦点。这是因
为了保证机组在故障情况下运行在规定的转速
为风能是一种可靠的、无限的、可再生的电力供应源。
范围内,不至于过速保护动作,需要采用改变桨距角
风电的大规模应用既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又能减轻
从而减小风轮输出机械转矩的方法来实现.即紧急
常规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减少二氧化 变桨控制。
碳气体的排放。 本文首先阐述撬棒技术的控制.并针对其存在
然而.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却给电网运行带来了 的缺点.采用紧急变桨与撬棒协调控制的方案改善
较大的挑战。要想大规模的风电接入电网运行.风电 双馈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为了改善紧急变
机组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甚至具备在故障切除 桨控制的快速性.采用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紧急变桨控
后向电网提供无功和支持电网电压恢复的能力[1_纠。 制策略。
事实上.所有风电机组都存在低电压穿越的问题.其
1 撬棒控制原理及其分析
中双馈机组最具挑战性.这是因为双馈机组对电网
扰动尤其是电压跌落最敏感。但双馈机组因为其具 1.1撬棒电路
有的较多优点[3]已成为目前主流机型之一。 撬棒保护电路即通常意义上的转子短路保护技
目前.较为成熟并商用的双馈机组低电压穿越 术.包括被动撬棒和主动撬棒2种。前者是一种自
技术是撬棒(Crowbar)技术。撬棒技术就是为转子故我保护形式的撬棒技术.故障时按感应电动机方式运
障电流提供旁路通路.从而避免转子过电流对变换器 行.存在诸多缺点。如不仅无法对故障电网提供无功
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解决电视制作中运动物体抖动的实用方法.pdf
- 解决电压延迟恢复问题的动态无功规划方法研究 dynamic var planning method for mitigating fault-induced delayed voltage recovery problems.pdf
- 解决机组组合问题的改进动态规划方法 an improved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for the solution of unit commitment problem.pdf
- 解决辽宁区域电厂高质燃煤供应的两种有效途径 two effective ways for solving high quality coal supply of power plants in liaoning area.pdf
- 解决克拉玛依电网6kv、35kv系统铁磁谐振的方法 the method of ferromagnetic resonance to karamay electricity network 6kv 、35kv system.pdf
- 解决难点即成亮点.pdf
- 解决汽轮机非正常泄漏的途径与经济性分析 solution of abnormal leakage on steam turbine and its economical analysis.pdf
- 解决电力市场无功优化问题的序优化级联编码遗传算法 ordinal-based genetic algorithm with cascaded encoding for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of electricity market.pdf
- 解决尾水不足,池深受限底流消能难点的池身结构初探 study on structure of stilling basin for energy dissipation by underflow given insufficient tail water and limited basin depth.pdf
- 解析1~40ghz短距离设备电磁兼容欧洲标准 interpretation on the european emc standard for srd operating from 1 ghz to 40 ghz.pdf
- 紧凑型输电线路改进导线布置可行性研究.pdf
- 紧急控制下最优切机控制的控制变量权值取值 value of control variable weight of optimal generator-shedding control for emergency control.pdf
- 紧急直流功率支援时的无功功率配合研究 study on reactive power coordination during emergency dc power support.pdf
- 紧圈对无刷直流电动机转子损耗及温升的影响分析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sleeve on rotor loss and temperature rise of brushless dc motors.pdf
- 锦标赛蚁群算法在无功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ournament-based ant colony algorithm for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pdf
- 紧凑运行方式下220 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位与电场分布的计算 calculation of electric potential and field distribution of 220 kv moa under compact operation mode.pdf
- 锦能公司直接厂用电率与综合厂用电率数据分析 data analysis between direct rate and compositive rate of station service power consumption in jinjie corporation.pdf
- 紧压扇形导体压辊孔型的最佳设计方案 optimal design programme of the grooves for the compact sector shaped conductors.pdf
- 锦屏水电厂gis可视化信息共享平台构建方案.pdf
- 进化规划算法在分布式电源选址和定容中的应用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locating and sizing of the distributed generator.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