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l-Si系铸造铝合金最终
新型工程材料及测试分析技术大作业
Al-Si系铸造铝合金
Al-Si Casting Alloy
组 号: 5 号
组 长: 龙湘云
组 员: 殷为洋
董志军
吴云兵
周 宇
袁 毅
肖 博
刘 丹
完 成 日 期: 2011.10.31
湖南大学
Hunan University 目录
1 前言 - 4 -
2 Al-Si系铸造铝合金组织结构 - 6 -
2.1 概念 - 6 -
2.2 组织结构 - 7 -
2.2.1 亚共晶结构 - 8 -
2.2.2 共晶结构 - 9 -
2.2.3 过共晶结构 - 10 -
2.3 相图 - 10 -
2.3.1 Al-Si二元相图 - 10 -
2.3.2 Al-Si二元相图反映的性质 - 11 -
2.4 Al-Si合金熔体结构 - 14 -
2.4.1 温度对Al-Si合金熔体结构的影响 - 14 -
2.4.2 处理时间对Al-Si合金熔体结构的影响 - 15 -
3 Al-Si系铸造铝合金性能 - 17 -
3.1 化学性能 - 17 -
3.2 物理性能 - 17 -
3.2.1 耐磨性 - 17 -
3.2.2 高导电性 - 19 -
3.3 力学性能 - 21 -
3.3.1 Al-Si系铸造铝合金在常温下的力学性能 - 21 -
3.3.2 Al-Si系铸造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 21 -
3.4 工艺性能 - 23 -
4 Al-Si系铸造铝合金制造工艺及制造方法 - 24 -
4.1 Al-Si系铸造铝合金制造工艺 - 24 -
4.1.1 制造工艺生产分类 - 24 -
4.1.2 制造工艺具体流程 - 25 -
4.1.3 热处理工艺原理及对合金的影响 - 26 -
4.2 Al-Si系铸造铝合金初晶硅细化方法 - 28 -
4.2.1 变质处理 - 28 -
4.2.2 铸造铝合金的熔体处理技术 - 31 -
4.2.3 喷射成形 - 31 -
4.2.4 熔体处理 - 32 -
4.3 制造方法 - 33 -
4.3.1 电解法 - 33 -
4.3.2 直接还原法 - 34 -
4.3.3 电热还原法 - 35 -
5 Al-Si系铸造铝合金研究进展及应用 - 39 -
5.1 Al-Si系铸造铝合金导电性的研究进展 - 39 -
5.1.1 Al-Si系铸造铝合金导电性的优化 - 39 -
5.1.2 Al-Si系铸造铝合金高导电性的研究展望 - 39 -
5.2 Al-Si系铸造铝合金热分析的研究进展 - 39 -
5.2.1 Al-Si系铸造铝合金热分析的应用现状 - 39 -
5.2.2 Al-Si系铸造铝合金热分析的发展动向 - 40 -
5.3 Al-Si系铸造铝合金细化处理研究进展 - 40 -
5.3.1 Al-Si系铸造铝合金细化处理现状 - 40 -
5.3.2 Al-Si系铸造铝合金细化处理新方法 - 41 -
5.4 Al-Si系铸造铝合金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 - 42 -
5.5 Al-Si系铸造铝合金在船舶工业上的应用 - 43 -
5.6 Al-Si系铸造铝合金在航空工业上的应用 - 44 -
5.7 Al-Si系铸造铝合金的发展前景 - 44 -
6 结束语 - 46 -
参考文献 - 47 -
Al-Si系铸造铝合金
前言
铝合金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和优良的铸造性能,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是汽车、造船、航空、航天及其他制造行业的重要结构材料。如在汽车工业中运用铝合金取代铁合金能起到减轻自重,提高功率质量比,达到节能、高速、高效的目的。1种评价指标为自重减少50 kg,则每升油的行程增加1 km。现以奥托汽车为例,每升油行程为20 km,故可推算节能效果为5%。另1种评价指标认为,车身自重减少3%,油耗可减少1%~3%(平均2%),仍以奥托汽车为例,其自重460 kg,减重3%即20 kg,可减少油耗2%(平均),社会效益十分可观。因此,世界各国对材料的选择正从传统的钢铁材料向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陶瓷及其复合材料转移,其中尤以轻合金材料为主,而在轻合金材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