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象与物候
一、《大自然的语言》和《看云识天气》 ——初识气象与物候 (一)自读《看云识天气》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现象? 2、文章的结构怎样? 3、品读2-5段,看文中写了哪些云,它们的形态如何,位置如何,预示着怎样的天气? 4、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5、云上有哪几种光彩?云的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 (二)自读《大自然的语言》 1、文中描绘了一些自然现象同气候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物候学? 3、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顺序能否调换?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三)比较整合 结合参考资料二中对物候和物候学的介绍, 比较这两篇文章在内容方面的不同。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主要介绍生物物候现象的内容,而《看云识天气》恰好介绍了非生物物候现象,两者可以相互补充。 二、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发现、质疑、思索 塞下曲 三、物候学与生产生活 ——实践与思索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木兰花》 宋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蝶恋花》宋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什么是三伏天? 什么是数九寒天? 你知道节气吗?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在总结了天文、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之后创造出来的一种历法。它反映了寒暑变化和农时季节,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农谚中的气象物候 * *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 最高 天气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鳞波 很高 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 2000米左右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羊群 晴天 这些薄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卷层云 仿佛白色绸幕 天气将转阴 高层云 像毛玻璃 越来越低 要下雨或雪 雨层云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开始下降 积雨云 形成高大云山 下起暴雨 这些都是低而厚密的云,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七彩光圈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晕 华 比晕小的彩色光圈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 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霞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 西虹雨 红色云彩 朝霞阴雨 晚霞天晴 6、通过卫星等高科技手段的天气预报都不一定准确,看云识天气还有价值吗? 《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看下面三首诗词,找出其中的物候现象,探究三首反映的季节。 从下面几首诗中探究梅雨季节的来临与地域的关系。 柳宗元在广西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 杜甫在四川成都写的《梅雨》诗说”南京(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苏轼在浙江湖州写的《舶趠风》“三时已过梅黄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注:小春(指农历三月) 南京(这里指成都) 三时(农历七月上旬) 梅雨--初夏时期从中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冬季一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