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皮肤白面具
弗朗茲.法農 Frantz Fanon 1925年,出生法屬西印度群島的馬提尼克島,小學畢業後轉往法國唸中學。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農志願入伍 1952年,法農奠定歷史地位的經典之作《黑皮膚,白面具》出版。 1961年12月6日,法農病逝美國 留下四本完整的著作: 《黑皮膚,白面具》、 《阿爾及利亞革命五年》、 《大地上的受苦者》《邁向非洲革命》 殖民心理學 十九世紀初期的 「人民心理學」 目的 :釐清人種、文化與心理的關係 十九世紀末期擴大到殖民地 整體來說,殖民心理學認識論的政治潛意識是父母與小孩的關係 瑪諾尼的基本論點是,殖民心理學是兩種扭曲人格的交會:殖民者的「自卑感」 (inferiority complex)與被殖民者的「依賴情結」(dependency complex) 《黑皮膚?白面具》 法農是被殖民者的自我剖析 「內在與外在性」/「黑人必須對兩個層次同時宣戰」 法農的基本立足點: 「我相信黑白人種的交會造成了龐大的心理存有情結。我希望由分析它去摧毀它。」 法農的問題意識 :黑人的被殖民主體性是如何形成的?黑皮膚何以會要戴上白面具? 有色女和白男 前言 人類是朝向世界及朝向自己的運動。侵略性運動,造成奴役或征服;愛的運動、自我犧牲,則是一般同意稱為倫理導向的終極階段。 本章討論的是有色人種女性與歐洲人的關係,自卑感或阿德勒狂熱(exaltation adlé rienne)、過度補償,這些似乎是黑人世界觀的指標還沒有被驅除,就不可能有真誠的愛 《我是馬提克女人》中提到:?我應該會結婚,但必須是和白人。不過在白人眼中,一個有色女人從來不會受到尊重。即使他愛你也一樣。我知道?。 是一本鼓吹病態行為的廉價書,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巨大騙局的結論。 事實上,在馬提尼克,夢想自己能夠神奇的辯白已達成某種形式的就贖,是很平常的。在迪迪耶擁有一棟別墅,就擠身到上層社會(迪迪耶丘陵支配著這座城市),那麼黑格爾所說的主觀確定性(la certitude subjective)也就能得到實現。 既然沒辦法漂黑這個世界,沒辦法讓這個世界黑人化,那他就試著漂白自己的身體和思想。 《我是馬提克女人》的瑪約特?卡佩西並沒有告訴我們他的夢境,如果有的話,探索她的無意識應該會更容易些。他並不全然覺得自己是黑人,而是把這項事實當成意外。 他得知自己的外祖母是白人:?我為這件是感到驕傲,當然我並不是唯一一個有白人血統的人,但是有個白人外祖母,要比有個白人外祖父得的不尋常…..一個加拿大女人怎麼會愛上馬提尼克男人呢?我一直想著神父先生,我決定我要只愛白人,一個有著藍眼睛的白人,一個法國人。? 瑪約特的目的是朝向乳白(lactification)因為最終必須漂白其種 漂白其種,拯救其種,但卻不是我門猜想的那種意義,不是要保存?她們成長於其中的那部份世界的獨特性?,而是要確保它變白。 因此所有安的列斯女人在調情或交往時,都進力選擇一個比較不黑的人,有時是為了要替自己錯誤的投資辯解,不得不援引?X是黑人,但苦難比他更黑。? 父權的歐洲家庭,帶著瑕疵、錯誤、缺陷,與我們知道的這個社會密切關聯,製造了大約十分之三的精神疾病。重要的是借助精神分析、社會學、政治學的材料,去締造一個可能降低、甚至可能消除渣部分(就不能適應社會的意義而言)的新的親子環境。 重要的是知道基本人格是既定條件或變項 黑人是否可能超越他的縮減感(sentiment de diminution),去除生命中那讓他與仇外行為連結起來的強制性格。再黑人身上有一種情感的激化,一種感到自己渺小的盛怒,一種對所有人類交流的無能,將他禁錮在讓人難以忍受的島嶼性(insularite)中。 P.114 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再描述自我退縮的現象時寫道:?在自我對抗外部刺激的防衛行為中,這種退縮—作為避免不愉快的方法---並不屬於精神官能症心理學的範圍,它只不過是自我發展的一個正常階段。當自我還年輕並具有可塑性時,在一個領域所承受的所有失望,有時會在其他領域的完美成功中得到補償。但是當這個自我變得僵硬,不能忍受不愉快,並強迫的採取逃跑的反應,那麼自我的形成就回遭受讓人懊惱的結果,由於一再放棄立場、自我變得偏頗,喪失太多關懷,它的行動也失去價值。? 黑人打從內心想要加入白人的聖堂,態度來自意圖 我們現在明白為什麼黑人無法滿意於島嶼性。對他而言,只有一個出口,朝向白人世界。這種想要吸引白人注意的持續在意,這種想和白人一樣強大的憂心,這種想要獲得保護層的特性—也就是說進到自我建構中的存在或擁有的部分—的堅決意願,從何而來。 不管是馬提尼克的馬約特或聖路易的妮妮有什麼樣的反應,我們都可以觀察到相同的過程。雙邊的過程,經由內化去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