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文学史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文学史论

一、作为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文学史 文学史是以历史的发展为顺序,侧重研究各个时代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从中总结出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经验的一门学科。 文学史理论是文学理论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文学史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选择,关于文学史学科性质的界定、文学史研究中的主客体关系、文学史与史料学的关系、文学史发展的动力、文学史的编写原则与多样性等诸多问题。 文学史天然具有解释学的性质。 任何文学史都是有限的、历史的存在。 二、文学史研究的现代兴起 1、文学史写作的兴起 文学史写作的最初萌芽,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 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写作,是启蒙时期在西方形成的。 现代意义上是文学史写作产生的背景: 文学的自觉——启蒙时代社会分工、知识分化、学科独立背景下文学作为现代知识学科的兴起——知识合法性建构 2、现代西方文学史观念的演变 文学史观:是人们对于文学历史发展的根本观点。 首先,文学史观是一种对文学总体运动的观点; 其次,文学史观是一种理论化的文学史观点; 最后,文学史观是对文学活动的本质的认识。 席勒(Schiller,1759-1805) 《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1795) 赫尔德(Herder 1744-1803) 《鼓励人道的书简》(1793-1797) “全世界文学史” 施莱格尔 (Schlegel,1772-1828) 《论希腊诗歌研究》、 《希腊罗马诗歌的历史》、 《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历史》、 《欧洲文学的前车之鉴》 《德国文学和哲学讲演录》 “真正的文学史”所要考查的,是“每个时代的文学精神”,作为“整体的文学以及”他在主要民族那里的发展趋势。 赫尔德和施莱格尔的文学史思想对19世纪的文学史写作有深远的影响。文学史研究主要任务是考查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变迁。 丹纳(Hippolyte Taine, 1828-1893) 《英国文学史》 勃兰兑斯(Brandes, 1842-1927) 《十九世纪文学主潮》 整个19世纪的文学史写作都属于这种历史主义的产物。 3、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念的演变 林传甲 《中国文学史》 (1904) 《谢无量》 《中国大文学史》 (1918)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1923-1924) 胡适 《白话文学史》(1928)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3)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 20世纪80年代: “重写文学史” 思考: 文学史的写作标志了一个成熟的学术阶段,标志写作者也已可能操纵和总结一个学科积累的全部资料。 你以为然否? 贺麦晓《文体问题:现代中国的文学社团和文学期刊,1911-193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作家 鲁少飞:文坛茶话图 该画描绘了20多位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作家的漫画形象。右上角墙上挂着袁中郎和高尔基像,像下中间坐在主人地位的是邵洵美,右侧为茅盾,左侧是郁达夫。席间左起:林语堂口衔雪茄,介于老舍与达夫之间;张资平似乎永远是三角恋爱小说家,你看他右边是冰心女士,左面是白薇小姐;洪深一本正经,也许是在构思电影剧本;傅东华昏昏欲睡,又好像在偷听什么,可不是吗,在他后面的鲁迅和巴金不是正在谈论文化生活出版计划吗?知堂老人(周作人)显得有点“道貌岸然”,一旁坐着的是郑振铎。左下角背坐者(左起)沈从文回过头来,专等拍照;杜衡和张天翼、鲁彦成了酒友,大喝五茄皮。茅盾左首捧着茶杯的是施蛰存,隔座的背景大概是凌淑华女士。前面站立的五人(右起)是现代主义的徐霞村、穆时英、刘呐鸥三位;手不离书的叶灵凤似乎在挽留高明(高明见鲁迅在座,满脸怒气,要拂袖而去)。推门进来的是田汉,口里好像在说:“对不起,我来迟了。”田汉后面露着半边脸的是丁玲女士。左面墙上挂的是已故的作家(右起)刘半农、徐志摩、蒋光慈、彭家煌像。 鲁少飞的现代作家聚会的群像漫画作为封面 《中华民国时期的文学社团》 三、主要的文学史观念及相应的 文学史模式 进化论文学史模式 黑格尔式精神史模式 马克思的社会史模式 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形式史模式 接受美学的接受史或效果史模式 一、进化论文学史模式 达尔文的进化论深刻地影响了西欧的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学科,全面刷新了文艺学各个领域。 文化进化论认为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进步,而且世界各种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 。 1、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1)单线进化论,主张所有的社会都要经历类似的发展阶段,只存在阶段的差别 (2)文化相对论,与单线进化论完全相反,强调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和独特性,否认各种文化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阶段。 (3)多线进化论,既主张进化,但又考虑到文化相对性 在文化变迁的路线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坚持单线进化,而新进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