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网络理.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网络理

3、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障碍、退缩型人格障碍、双重人格障碍或多重人格障碍等 (1)双重或多重人格:是指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两种或多重人格, 在不同时间与地点交替出现。 当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达到一定程度或角色转换过频时,就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 ???????????????????????????????? (2)攻击型人格障碍 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 分被动与主动攻击型人格。 情绪急躁易怒 ;性格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行动反复无常 ;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 ;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 ;冲动的动机形成无常。(反社会人格) 网络匿名性;网络暴力游戏 (3)“数字化”人格障碍 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暴力、谎言、缺乏责任心和敲诈等心理 4、性心理障碍 青少年处于性意识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对性的理解模糊,自制力缺乏,加上我国当前性知识和性教育渠道不通畅,致使很多青少年沉迷于黄色网站。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 网民的自我系统中至少存在三种自我,即“主观自我”(自我评价中的我)、“网上的我”、“网下的我”。这三个“我”相互交织,相互冲突。 (二)自我认同失败 网恋 网络情感犯罪 (三)情感问题 电子邮件随时可能被人轻而易举地偷看到, 连电脑上的全部信息都可能被浏览或破坏。 利用善良人们的信任,利用网络交际去物色和接近目标,继而实施生活中的欺诈与暴力犯罪。 (四)安全问题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 1999年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指出,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的比例约为6%。 一项对广州市5所大学1568名上网学生的调查发现,6.34%的学生患有网络成瘾症。北京大学心理系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约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查,发现有6.4%的被试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 四、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 1、年龄: 国外网络问题人群集中在20至30岁之间,而中国则集中在15至20岁之间。 2、成瘾类型: 国外过度使用网络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下载、网络通信、网上聊天、网络购物、网络赌博、网上色情信息等多个领域。而中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上,超过了其他问题的总和。 中国特色的网络成瘾 你认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有何影响? 网络学习能力包括哪些,您具备哪些能力? 您如何评价网络活动的利和弊? 怎样保持正常的网络心理状态? 思考题: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一)网络成瘾术语的使用 网络成瘾的概念、特点及诊断 (二)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风险因素分析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 四、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 1、网络成瘾的概念 (1)Goldberg在1994年的一个学术会议上首先提出互联网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1998年Goldberg提出了IAD的科学概念,主要是作为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认为它是缓解压力的方式。 (2)Kimberly Young提出“问题互联网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认为PIU是“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即PIU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 (一)网络成瘾术语的使用 (3)Davis 使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 提出了认知行为模型,强调非适应性认知与心理机能障碍对PIU的影响,并且将PIU分成一般型和特殊型。 (4)Hall和Jeffrey提出用“网络行为依赖(Internet Behavior dependence,IBD)” 他们认为网络行为依赖其并发症包括有意志消沉、冲动控制障碍和低自尊。它是生活中的一个良性问题,可弥补在生活其它方面缺少的满意感,IBD仅仅是一种适应不良的认知应付风格,可以通过基本的认知行为干预加以纠正[7]。 由于IAD提出的时间早,为更多的人熟悉了解,因此一直沿用到现在,为大多数人采用。 从临床角度来看,IAD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受损的现象 。 Grohol与Kiseler就认为不能够通过过度的互联网使用来判定互联网成瘾的存在 。 突显性(Salience) 情绪改变(Mood Modification) 耐受性(Tolerance) 戒断反应(Withdrawal Symptoms) 冲突(Conflict) 2、网络成瘾的特点 风险因素是指与某个物品的较高滥用率相关的环境、个体和社会方面的变量。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