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5281—2005农田鼠害测报防治第1部分农田黑线姬鼠测报调查规范.docVIP

DB33T5281—2005农田鼠害测报防治第1部分农田黑线姬鼠测报调查规范.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B33T5281—2005农田鼠害测报防治第1部分农田黑线姬鼠测报调查规范

前 言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农田的优势鼠种,发生面积大、分布广,它不仅危害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粮食生产重大损失,而且还传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人类疾病。因此,是农区重要的测报与防治对象之一。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测报的准确率,有效地指导鼠害的防治,特制定“农田黑线姬鼠测报调查规范”地方标准。 本部分在对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与影响因子、危害损失、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等系统调查研究,总结测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并参阅国内外有关技术资料的同时,制定测报调查规范。 DB33/T 528-2005《农田鼠害测报防治》按部分发布,分为二个部分: ——第1部分:农田黑线姬鼠测报调查规范; ——第2部分:农田黑线姬鼠防治指标。 本部分为DB33/T 528-2005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诸暨市病虫测报站、临海市植保站、天台县病虫测报站、桐庐县病虫测报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华弟、钱冬兰、张华旦、汪恩国、杨廉伟。 农田鼠害测报防治 第1部分:农田黑线姬鼠测报调查规范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农田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繁殖动态、危害损失、天敌、药治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查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农田黑线姬鼠系统测报调查。 种群密度 观测区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便于鼠情调查的农田,常年不灭鼠,面积在30公顷以上。 调查内容 系统监测农田害鼠的种类及密度的变化。 调查时间 每月中旬调查1次,每次连续布放鼠夹3日(夜),天黑前放夹,早晨收夹。 调查方法 采用鼠夹日(夜)法调查,鼠夹用中型铁板或木板夹,以生的花生米做诱饵。根据田间地形地貌,沿田埂、沟边、渠边等线路间隔5~10米放一鼠夹,或保持一定距离(夹距5米×行距50米,或夹距10米×行距25米),3日(夜)放夹总数不少于300夹次。统计每日放夹数、回收夹数、捕鼠数、鉴别种类、计算害鼠密度。调查结果记入表1。 捕获害鼠数(只) 害鼠密度(%)= ×100 …………………………………(1) 3日总回收鼠夹数(只) 表1 农田害鼠种类、密度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调查地点 作物生育期 布 夹 数 (只) 回 收 夹 数 (只) 总 捕 鼠 数 (只) 总 鼠 密 度 % 黑线姬鼠 褐家鼠 黄毛鼠 备 注 月 日 捕 获 数(只) 鼠 密 度 % 捕 获 数(只) 鼠 密 度 % 捕 获 数(只) 鼠 密 度 % 捕 获 数(只) 鼠 密 度 % 繁殖动态及年龄组成 调查时间 每月中旬,与害鼠种类密度调查同时进行。 调查数量 每月观察黑线姬鼠50只以上。 调查方法 繁殖动态调查 解剖雌鼠,确定繁殖期,并观察妊娠情况及胎仔数,计算怀孕率。调查结果记入表2。 怀孕鼠数 怀孕率(%)= ×100 …………………………………(2) 雌鼠总数(不计幼体) 年龄鉴定与年龄组划分 以上臼齿磨损程度为主要依据。对捕获的黑线姬鼠分别编号,取其头部,剥取外皮,在沸水中煮10分钟-15分钟,捞出洗净、洒干,装入样袋,在双筒放大镜下观察上臼齿磨损程度,对照分级指标(表3),确定个体的相对年龄。或对捕获的黑线姬鼠编号后,逐一称出体重,对照体重指标(表4),确定个体的相对年龄。调查结果记入表2。 表2 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动态与年龄组成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繁 殖 情 况 年 龄 组 成 备注 月 日 解 剖 鼠 数 (只) 雌 鼠 数 (只) 孕 鼠 数 (只) 怀 孕 率 % 总 胎 仔 数 (只) 每 胎 鼠 数 (只) 观 察 鼠 数 (只) 幼体组 亚成体组 成体I组 成体II组 老体组 只 % 只 % 只 % 只 % 只 % 表3 黑线姬鼠上臼齿磨损程度分级指标 年龄组 主要特征与划分指标 幼体组 亚成体组 成体I组 成体II组 老体组 M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