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金属氧酸盐抗艾滋病病毒活性探究进展
多金属氧酸盐抗艾滋病病毒活性探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近些年来多金属氧酸盐在抗艾滋病病毒(HIV)方面的研究情况;比较分析了不同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及其抗病毒效果的差异;简要介绍了抗HIV的作用机制及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多金属氧酸盐;钨多酸;抗病毒药物;抗HIV
[中图分类号]R97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025-03
The development on anti-HIV activity of polyoxometalate
ZHAO Wen-xiu1,PENG Jun1,DONG Shun-fu2,LI Yan2
(1.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chemistry,Changchun 130024,China;2.Jilin Medical College,Jilin 13201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polyoxometalates against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recent years, summarizes the antivirus ability of different kinds of polyoxometalates,and describes antivirus mechanism.
[Keywords]Polyoxometalate;Polytungstate;Antivirus drugs;Anti-HIV
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前过渡金属氧阴离子簇,是具有d0构型的金属阳离子以氧阴离子为“桥”,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的低聚物。同种无机含氧酸根离子缩合而成的缩合物,称为同多阴离子;不同无机含氧酸根离子缩合而成的缩合物,称为杂多阴离子。这一类物质,我们习惯上也称之为多酸化合物。多酸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除了传统上用作催化剂外,应用领域逐渐延伸至分析化学、临床化学和生物化学,而其表现的抗HIV活性、抗肿瘤活性和抗病毒活性,已引起医药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在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报道了[SiW12O40]4-具有抑制鼠的肉瘤病毒的活性[1],此后多金属氧酸盐抗病毒活性的研究得到高度重视。人们不断对多金属氧酸盐进行修饰,并研究其相应的药物动力学、作用机制。其中钨多酸结构多样,可以引入具有潜在医学价值的稀土元素,还可以在分子表面衍生有机基团,提高生物药效率。尤其是近年来发现钨多酸具有良好的抗艾滋病病毒活性,这使钨多酸的研究具有诱人的前景。
1 钨酸盐的抗HIV研究
目前报道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多金属氧酸盐中,杂多钨酸盐及取代型杂多钨酸盐占有相当的数量,有关多金属氧酸盐抗病毒活性的研究中,抗艾滋病毒研究是一个热点。
1972年,Michelon等[2]发现了锑钨酸盐(NH4)17Na[NaSb9W21O86],后来人们称之为HPA-23,其具有广谱抗病毒性。20世纪80年代后期,HPA-23曾作为治疗艾滋病(AIDS)的药物应用于临床[3~5],但抗艾滋病毒活性较低,对肝、肾有明显毒性以及减少血小板等副作用,所以人们终止了它对AIDS病的治疗。从这一时期开始,人们展开了修饰多金属氧酸盐结构的研究,以寻找高效、低毒、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多金属氧酸盐[6~11]。
20世纪90年代,Yamase[12]发现Keggin结构的K7(PTi2W10O40)6H2O(简称PM-19)具有抗艾滋病毒HIV-1和疱疹病毒HSV-1、HSV-2等病毒的活性,它在抗病毒作用方面与HPA-23类似,能抑制HIV的逆转录酶,但抗HIV活性以及毒性方面远优于HPA-23。PM-19对由HIV引起的细胞病变作用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并且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效果很好[13~18],很有希望应用于临床。与此同时Hill等报道了一系列钨硅取代型杂多化合物的抗HIV活性,并探讨了分子大小及电荷密度等因素对杂多化合物抗HIV活性的影响。1994年Hill等从13种结构类型的204种多酸的研究中得出结论,最有效的抗HIV多酸药物绝大多数是钨多酸。
20世纪90年代末,Hill等[19~23]报道了铌取代杂多化钨酸盐有较好的抗HIV-1的活性,其中Cs7[S(NbO2)3W9O37]是最有效的化合物之一,其半数有效浓度为1.0 μmol/L,半数毒性浓度为100 μmol/L。刘术侠等[24]采用控制电位电解法合成了K
文档评论(0)